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绵羊不同部位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研究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的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的基础日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绵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在不同饲养水平绵羊间无显著差异;除pH值外,其他指标在同种饲养水平绵羊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生理作用、IEC培养方法的建立、IEC生长对Gln的依赖性和IEC培养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4个方面,综述了小肠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肉牛、奶牛饲养管理及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结构对山羊消化系统尿素转运蛋白-B(UT-B)表达的影响。选用1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45d后每组随机屠宰1只山羊,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所采集的样品中UT-B的表达情况,并对34ku UT-B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表达的UT-B处于30~55ku且均含有34ku的UT-B;饲粮高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回肠、盲肠盲囊和肾脏中34ku UT-B的表达;玉米膨化加工减少了34ku UT-B在回肠和肝脏的表达;各组织中34ku UT-B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皱胃、网胃、瘤胃背囊、瘤胃腹囊、腮腺、瓣胃、十二直肠、盲肠、盲肠盲囊、回肠和肾脏。由此可知,通过改变饲粮结构可以调控山羊消化系统各组织中UT-B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尿素循环和机体氮代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已经从量转化到质.因此,肉品质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肉品质除了受遗传、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等的影响,还受营养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不仅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还对肉的风味、脂肪酸组成等肉品质有影响,它具有促进蛋白合成、降低脂肪沉积和增加瘦肉率的功效[1-2].另外,有更多学者发现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中间代谢产物NAG (N-己酰谷氨酸)的类似物NCG(N-氨甲酰谷氨酸)也有着类似的功效[3].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原经转录、翻译后加工处理的33个氨基酸多肽。文章介绍了GLP-2的合成、代谢与生理功能,GLP-2在动物肠道内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抗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在肠道外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食物摄取、血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骨的重吸收;对GLP-2发挥生物活性的可能作用途径cAMP/蛋白激酶途径、PI-3K/Akt途径、激活ERK1和ERK2途径、刺激生长因子的释放等途径进行阐述;并对GLP-2和GLP-2类似物在人的疾病治疗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母体营养对胎儿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逐渐成为围产期生命营养科学研究的热点。妊娠期作为发育可塑性的关键窗口,甲基供体对胎儿发育的相关代谢基因起到修饰作用,表观遗传学可能涉及其中的分子机制。动物研究表明,母体营养供给不足或过剩都会限制胎儿的生长。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探讨了草食家畜妊娠期母胎的营养需求、激素在稳态调节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妊娠期能量需求对妊娠健康的重要意义,概括了妊娠期草食动物营养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表观遗传相关技术在草食家畜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制定草食动物妊娠期最佳营养策略、提高胚胎质量、培养高质量后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瘤胃微生物将一些ATP用来维持代谢,剩余的ATP用来进行储备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能量溢出(进行无效循环并产热),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较低。瘤胃原虫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占绝大部分。在一些细菌纯培养实验中发现有能量溢出,最近研究发现在混合瘤胃菌群中也能发生能量溢出。通过精确测定碳水化合物贮存和能量溢出的量,以及二者对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可以预测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制定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生产效率的措施。综述了瘤胃微生物能量溢出和糖原储备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估测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用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两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丙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mmol/l组高于对照组,9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丙比在两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两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