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lO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I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72.
亚麻生育后期打顶抑芽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问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打顶+抑芽敏、打顶+人工抹芽、打顶和抑芽敏处理对亚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抑芽敏处理可明显增加打顶后期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打顶中后期光合势,促进后期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增长,使打顶中后期光合特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打顶+人工抹芽和打顶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而抑芽敏处理对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敏处理光合特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 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核型属4B类型,2-1,2-2,2-3,2-4的染色体长度比小于2,核型属于4A类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长臂均为着丝点带,且染色区段较长,短臂均为全带.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1-1、1-2、1-3的分别为2n=56=8L+16M2+22M1+10S、2n=42=2L+22M2+14M1+4S、2n=28=2L+14M2+6M1+6S,其余4份材料均为2n=28=2L+12M2+12M1+2S.本文还对苎麻染色体的基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任剑  孙焕良  吴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9-1140,1144
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层次体系,建立了湖南省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信息交互机制,设计了湖南省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并描述了湖南省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5.
为了开发亚麻酶法脱胶新技术,提高高效脱胶菌种A6产果胶酶的能力,对影响环状芽孢杆菌A6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6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亚麻茎粉7%,硫酸铵1%,磷酸氢二钾0.15%,pH17.5,温度35℃,菌龄24h,接种量5%,250mL三角瓶装液量70mL,摇瓶转速200r/min,产酶时间20h,果胶酶酶活高达7800U/mL,适合亚麻沤麻酶制剂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6.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77.
南方春季亚麻研究与开发的浅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亚麻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亚麻的产销概况,我国南方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作者近期的研究实践,对我国南方春季亚麻研究开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开发南方冬闲稻田,湖洲荒滩和低海拔山丘区旱地春季亚麻生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78.
苎麻纤维是麻类作物中最优良的纺织工业原料,由于高产和优质的矛盾制约了苎麻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制约苎麻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因子,并对苎麻遗传育种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揭示苎麻基因型之间胶质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促进苎麻高产优质低育种与栽培,对25个苎麻品种不同季别、不同部位的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季别的总胶质、果胶质、半纤维素的含量均以梢部最高,基部次之,中部最低;木质素的含量则以基部最高,中部次之,梢部最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时空差异的大小又因品种而异;苎麻总胶质以竹子麻、大庸黄壳麻、青壳麻、四川珙县圆麻、湘谭大叶白的变异较大,达4.19%~5.95%,沅江白里子青,湘苎三号等6个品种的变异辐度较小,在1.00%~1.99%之间。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基因型差异,以及苎麻胶质含量与原麻产量、纤维支数的关系,以25份苎麻品种为材料,对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苎麻不同基因型间胶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变异幅度为23.94%~37.83%,极差达13.89%,变异系数为10.96%.苎麻胶质各组分中,以半纤维素的含量(14.08%)最高,其余依次为水溶物(7.90%)、果胶质(4.35%)、木质素(1.24%),而其变异系数则以木质素最大(31.45%),其余依次为果胶质(14.71%)、水溶物(10.76%)、半纤维素(10.65%).苎麻胶质总含量(y)与其脂腊质(x1)、水溶物(x2)、果胶质(x3)、半纤维素(x4)、木质素(x5)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286+0.946x2+1.048x3+0.987x4+1.043x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