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在分析驻马店市优良柳树种质收集圃建设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驻马店市优良柳树种质收集圃的建设方案,详细分析了驻马店市建设优良柳树种质收集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指出通过市场调查和效益分析,项目的建设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2.
为了从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中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利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对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33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33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通常配成21个二价体。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发现,中233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40条小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以正常配对。利用D基因组特异探针pAs1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中233缺少了一对小麦的2D染色体。分子标记鉴定进一步表明,中233的1对小麦2D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所代换。说明中233是一个细胞学稳定的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初步推断其可能携带有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  相似文献   
103.
磁场对Lou土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同压力下,磁场对Lou土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0×106~1.5×106Pa、30mT处理可增加耕作层细菌数量;5×105~1.0×106Pa下,15mT和30mT均增加粘化层细菌数量,且7×105Pa时30mT的菌数比15mT多3×107个/g土;4×105~1.5×106Pa下,15mT和30mT均使粘化层真菌数量增加,7×105~1.5×106Pa时,30mT比15mT磁效应大,1.5×106Pa时其菌数比15mT多2.8×103个/g土.1.0×105~6×105Pa、15mT处理耕作层,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升高,3×105Pa时,15mT处理的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比30mT分别提高24.3%和23.4%;15mT和30mT处理下,粘化层脲酶活性下降,转化酶活性升高.磁场作用下,粘化层酶活性的变幅较耕作层的大.  相似文献   
104.
继首次获得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种后,又进行了小簇麦/小偃麦//小黑麦异源多倍体间杂交,首次获得了小麦─堰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杂种F1形态兼有四属亲本类型的特征,为中间型,生活力旺盛,株穗数、株高、穗长、主穗小穗数的平均值均高于亲本的平均值,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根据F1植株颜色、芒形、颖形、颖肩、颖嘴及颖脊刚毛、茎基鞘毛、颈毛的有无等主要性状与亲本比较分析,确证我们用三种异源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之间杂交,已获得了真正的四届杂种。杂种F1能少量结实。  相似文献   
105.
神农饲草 1 号是以国审高产小黑麦品种中饲 237 为母本、优质黑小麦品系品黑 28 作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冬性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种,其生物产量高,植株繁茂、茎秆粗壮,性状稳定,粮饲兼用,2022 年 11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晋认杂粮 202224,适宜在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及邻近省份气候类似的秋播小黑麦种植地区种植。详细介绍了神农饲草 1 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措施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明确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和日喀则江孜青稞穗腐病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药剂,以期为青稞穗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从病害发生区采集病穗样本,分离获得病原菌纯培养,利用依据分生孢子、分支及菌落形态做形态学特性,再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ITS)和转录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简称EF-1α)进行分子鉴定;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选用6种常见农药对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ITS和EF-1α序列鉴定,该穗腐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在隆子采集的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和麦芽糖,氮源是硝酸钾;在江孜采集的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是淀粉,氮源是蛋白胨。药剂筛选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是本试验中最佳防治药剂,其EC50为1.270 9 mg/L。引起西藏隆子县和江孜县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且不同地点病原菌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推荐使用防治杀菌剂是苯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108.
晋饲草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3年以中饲237与太633/紫6//RECITAL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是通过小黑麦与小麦杂交,后代经多次选育而成的,性状稳定的粮饲兼用强冬性小黑麦新品种,植株繁茂,优质、高产。2012-2014年参加山西省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2015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饲草(认)2015001,在山西省中部麦区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9.
在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对泰花5号花生的播前准备、适期播种、覆膜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田间档案记录进行了介绍,以便在高产的同时,保障泰花5号花生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