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明确在油菜不同花期用药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中选用了8种药剂,分别于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开展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期用药防效最佳,最高防效超80%(啶酰菌胺50%水分散剂86.83%、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防效80.7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状况,调查了当地主栽品种秀水134的稻曲病田间发病程度,结果显示,稻曲病为害造成的水稻病穗曲果数以1~2粒为主,占调查总数的49.3%;3~4粒次之,单穗曲果数最高为8粒,仅占2%。室内考种分析发现,单穗曲果数与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出米率等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544份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晚粳秀水620与褐飞虱的消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采用多种药剂和不同防治期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试验,筛选获得了几种防效相对较好的药刹,同时证明防治次数的增加对于提高防效无明显作用;而防治时期与防效关系密切,在套袋前一次用药是防治的关键,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0个参测品种的抗性测定表明,秀水系统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相对稳定,从品种育成时期上可分为3个抗性层次:(1)70年代育成的品种以秀水48为代表仅对中F1等小种表现抗性;(2)80年代育成的品种如秀水04等对中D、中E、中F群等小种的大部分菌株表现抗性;(3)90年代育成的品种如秀水17能抗包括中A群在内的大部分菌株。部分品种在一些地区发病较重,系田间病菌小种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水稻播种时间不同直接影响田间灰飞虱发生量及黑条矮缩病发病率。苗期灰飞虱虫量的高低与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浙江嘉兴,水稻在5月上、中旬及以前播种的田块灰飞虱发生量较大,黑条矮缩病的为害也较严重,而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田块为害明显减轻。通过水稻播种期的调整能有效减少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与传毒,从而达到控制田间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对油菜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菜菌核病病级与单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空荚率关系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千粒重、单株产量随着菌核病病级的增加而下降,而空荚率则上升,且不同病级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建立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回归方程,明确了千粒重减小是造成单株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4—2015年水稻稻瘟病在长江流域的部分品种上大流行,本文在总结嘉兴市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认为8、9月适温、多雨、寡照是病害流行的首要因素,部分主栽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下降,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另外栽培方式和防治技术水平也是稻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