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30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潍科3号’黄皮西瓜品种为试材,在早春茬日光温室环境下采用叶面喷施和浸种2种处理方法研究"增抗1号"低温弱光逆境调控合剂对西瓜生育前期低温逆境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增抗1号"叶面喷施和浸种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早春茬西瓜根系活力,功能叶片氮素代谢水平提高,单叶光合性能显著提升。植株形态表现为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增加,根冠比协调,植株矮壮,发育进程加快。两处理组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81%、9.40%,增产效果显著。因此,早春茬西瓜苗期施用"增抗1号"可以有效提高西瓜低温抗性水平,抑制徒长,且苗期叶面喷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2.
氮肥对番茄衰老调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粉果番茄"西方519"为试材,系统研究了氮素水平对番茄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高产适宜的施氮量。结果表明: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护酶活性均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合理施氮可以使番茄植株延缓衰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当氮肥使用量在300kg·hm~(-2)时产量最高,氮肥用量为200kg·hm~(-2)时经济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23.
和田河西侧胡杨沙堆的三维形态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RTK测量数据,利用GIS和统计手段进行信息提取与统计,定量分析了和田河西侧10个样方内胡杨沙堆的三维形态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1)胡杨沙堆形态不规则,各形态参数变化范围均较大,大部分沙堆处于发育阶段;(2)沙堆呈斑块分布,中等面积沙堆居多。最小距离指数表明研究区内胡杨沙堆总体上呈离散分布;(3)坡度统计结果显示沙堆坡度主要分布在0°~50°;(4)胡杨沙堆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最大值为120m,在各自空间尺度上,沙堆的高度和底面积呈复杂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
孙虎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10-111
介绍棚室黄瓜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包括黄瓜霜霉病、黄瓜角斑病、黄瓜靶斑病,并对其识别方法进行阐述,以为棚室黄瓜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2种不同的玉米硫氧还蛋白M在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病毒接种后2,6,10d,玉米硫氧还蛋白M1和M3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在接种后14d,两者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26.
运城黄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2017年5期遥感影像,运用遥感解译和景观指数方法,探究运城黄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中游河道湿地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在2007-2017年期间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07-2015年湿地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9 041.39 hm^2,2015-2017年减少5 716.08 hm^2。湿地与旱地之间转换最密切,湿地景观间(水域+沼泽+草甸)也有较大幅度的转换。景观类型的分布以河津市、万荣县、永济市及垣曲县部分种类偏多,湿地景观沿河流分布。(2)类型水平上,旱地是优势类型,湿地整体处于劣势,景观零碎。水域在湿地景观中占优势,林地、旱地景观趋于复杂,旱地、水域、林地景观集聚度偏大;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复杂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构趋于稳定,连通性变好。(3)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为驱动影响,其中政策对研究区有强制性的作用。近10 a运城黄河湿地呈现增长态势,景观格局总体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7.
 利用RT PCR方法从绿木霉ZBS 6中扩增了几丁质酶基因Tvchi,序列分析表明Tvchi 开放阅读框为1 293 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Blast 分析表明,与多种木霉18家族内切几丁质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成功的获得了47 kD 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经Ni NTA柱亲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Tvchi。Tvchi最适酶活温度为37℃,最适酶活pH值为6.8。表达产物对小麦全蚀病、赤霉病、纹枯病病原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木霉几丁质酶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孙虎 《北方园艺》2016,(15):209-210
正寿光是我国的蔬菜之乡,黄瓜常年种植面积达6 667hm2,越冬茬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主要茬口,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开始收获,翌年5—6月拉秧。由于越冬茬黄瓜生长处在全年中温度最低的时期,因此要想获得高产,管理上就必须以增温、降湿和延长光照时间为重点,以防治病虫害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满足植株在各个生育时期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才能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在长期  相似文献   
29.
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S24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从蔬菜温室大棚及附近土壤中分离了59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筛选试验,获得2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率在60%以上的放线菌,分别是S21和S24,其中 S24的抑菌率达到74%。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分类测定结果,初步将S24鉴定为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选用7种常用的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对S24进行发酵,7 d后测定发现,5号培养基发酵上清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59.44%,其细胞破碎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39.76%。通过比较发现,75 mL为放线菌S24的最适发酵装液量(250 mL三角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获得的上清液及细胞破碎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6.14%、52.27%,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4.64、10.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0.
陕南土壤侵蚀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历史文献和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了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影响土壤侵蚀发展趋势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陕南石质山地土壤侵蚀综合整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