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42.
洛麦22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好的水地小麦新品种。为了做好洛麦22的推广应用,摸索出洛麦22在河南省高产水肥地的产量特性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3.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44.
分年代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黄淮冬麦区2000-2017年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33份参试材料共339次试验的产量变化差异,分析比对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参试品系产量差异和遗传变异情况,提出了“3年1小旱,5年1大旱”的气候特点是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和产量水平均衡提高的严重障碍,适于较强干旱条件下的抗旱品种、节水节雨品种和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是我国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探讨了我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和通过国审育成品种产量潜力、变异范围、品质类型等方面的进展和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6.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7.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了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文章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8.
典型相关分析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3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均与品质性状组典型分析相关极显著;适度降低千粒重,可延长全生育期和播种至抽穗天数,提高品质指标,但要注意黄淮麦区后期干热风的危害;稳定时间是一个独立性状,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的各个性状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49.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美肤宝中14种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美肤宝中含有或富含人体必需的宏(镁、钙)、微(铁、锰、铜、砷、钴等)量元素;氨基酸总量为6.50mg/g,其中10种药效,11种必需半必需和13种香甜味氨基酸分别为3.94、4.18、4.52mg/g,各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 .6%、64.3%、69.5%;美肤宝护肤健美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50.
53份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旱地品种(旱肥地、旱薄地)、水肥地品种以及水旱兼用品种(系),以小麦品种的抽穗期、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株高、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等8个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2.6时,参试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1个类群属旱地中高产型品种,株高较高,在旱地生产上表现为高产、稳产和抗旱,是黄淮冬麦区旱地主要推广的品种;第2个类群是一个抗旱性较好的旱肥地品种(系),是适宜河南丘陵旱地麦区种植的抗旱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第3个类群主要属水肥地品种,株高较矮,可作为黄淮(南片)麦区灌溉地区主要推广的中高产型品种;第4个类群是高中水地高产型小麦品种,其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千粒质量大,穗粒数多,公顷成穗数较多,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