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8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32.
作物抗病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泉  陈笑娟  杨学举  刘桂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15-1916,1988
农业病虫害给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损失,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综述了农作物抗病虫性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抗病虫育种的途径,包括常规育种和应用生物技术育种的方法。提出了目前作物抗病虫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该文综合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麦红吸浆虫抗虫鉴定筛选、抗虫机制、抗性基因遗传以及抗虫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并结合笔者研究结果采用SSR分子标记在7B染色体上找到了与冀麦24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Wms400,遗传距离为5cM。以期为小麦抗虫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抗虫基因的克隆和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打下基础,并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植物病害中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由抗病基因介导的防卫过程存在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反应,这些反应从病原菌侵染点开始的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并延伸到远处组织的系统抗性或获得性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受制于一种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这个信号系统有抗病蛋白和病原菌非病毒性蛋白,在一种配体—受体的互作模式下激发,并由信号分子H2O2、NO和系统信号分子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乙烯(ET),通过关键调控基因传递和放大,最终诱导一系列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而产生抗性。植物防卫信号的产生类似于动物免疫系统因子的介导,并可由非寄主病原菌或诱导子诱发。这些信号途径所产生的广谱抗性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选用6个小麦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了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谷蛋白大聚合体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亲本的GM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的排列顺序呈现完全一致的趋势。大部分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负值.GMP含量遗传力很高.可通过常规育种提高杂交种的GMP含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十年来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三大种质类群等位基因的变异,为中国玉米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11个SSR标记对1991—2001年间大面积推广的66个杂交种的84份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66个杂交种中共检测到659个SSR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95个等位基因。在过去的1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由0.67增加到0.69,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的数量逐年增加,由603增加到653个等位基因,2001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与1991年的杂交种相比,缺失的等位基因仅有0.9%,而新增加了8.5%的等位基因;②对其中的四平头类群自交系16份,Reid类群15份自交系和Lancaster类群8份自交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9个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到583个等位基因,占检测到的SSR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88.3%。其中四平头类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位点最多,占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的77.4%,Reid类群和Lancaster类群差别不大,分别为61.5%和60%。Reid与四平头及Lancaster与四平头的等位基因差异均在32%左右,而Reid与Lancaster间等位基因的差异仅为25%。而且Reid与Lancaster类群提供的特有等位基因比率分别为7.9%和7.3%,大部分的特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四平头类群,约为24%。【结论】随着新的种质资源的引入和对原有资源的改造,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的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地方种质含有大量的特有等位基因,这是其与国外种质组配优异杂交种的重要基础,应当加强地方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37.
玉米新品种农单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单5号由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育种室1993年育成,组合为农系531×农系110。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5d(保定),属中早熟品种。1996~1997年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923.9kg/hm2,比对照冀单29增产13.3%。试验证明,农单5号表现高产、稳产,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抗倒、抗旱性好。适宜黄淮海地区夏直播或套播及东华北地区春晚播。种植密度以57000株/hm2比以1:4~5为宜。  相似文献   
38.
不同小麦品种抗旱机制与花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田间水、旱处理条件下 ,比较了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旱性与开花期旗叶的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 (Pn)无明显差别 ;而在旱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gs)差别很大 ,幅度分别在 7~ 2 3μmol·m- 2 ·s- 1、 5 9 5~ 98 2mmol·m- 2 ·s- 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 33、河农 85 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 ;冀麦 32 35、中麦 9号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受到很大抑制 ,可能是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 ;昌乐 5号、温麦 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但其抗旱系数 (DRC)、抗旱指数 (DRI)都很低 ,说明开花期的光合特性对其影响并不大 ,其抗旱性差是开花期以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小麦F1代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的杂种优势以及GMP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用6个小麦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一套杂交组合,测定和分析了F1代GMP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组合GMP含量的平均杂种优势呈现负向效应.GMP含量的遗传呈现出倾向于低值亲本的趋势.GMP含量与株高、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单株粒数、收获指数等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有利于高产优质的结合改良.因此,通过合理组配亲本和选择,可望获得GMP含量高,烘烤品质好和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品系,从而提高中国小麦的烘烤品质.  相似文献   
40.
中国部分优质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中国优质小麦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利用21对SSR引物对75份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135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13之间,平均为6.4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49~0.90,平均为0.76.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6~0.96,平均为0.66.SSR标记能将75份优质小麦品种(系)分成五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系谱来源及地域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