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  相似文献   
12.
13.
14.
广东地区新建农宅有向多层发展和天井消失的趋势,室内热环境因此而变化。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建农宅室内热环境现状,选取有天井现代农宅、无天井现代农宅和传统农宅各一栋进行现场实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代农宅室内热环境存在优化的空间。针对广东地区现代农宅存在的问题,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手法提出适宜的优化措施,屋面遮阳、增大天窗高度及天窗开口置于下风向是改善有天井多层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措施,无天井现代农宅通过局部架空和窗口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的发病程度不同,经两年田间试验,鉴定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系)有牡粘3号、岛光、龙盾90-547、雪光、牡840、哈97-893、牡19、牡96-103、东9601、合江23、吉89-45、牡20、牡22、牡20-小、通系103、荔枝红、牡1894等。较为感病的品种(系)有组培20、88-11、秋田2号、清锦Pi-a、哈35013、清香糯、哈92-53、势穗、丰锦Pia、势锦P1-a等。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有效的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本研究以菌核病菌菌丝体悬浮液和高粱粒菌丝体作为接种物,分别对不同抗感向日葵品种在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人工接种,从而筛选出最佳接菌物类型、浓度及接种时期,并用此方法对52个品种进行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接种物均可使向日葵感病品种产生盘腐症状。用菌丝体悬浮液接种时,7.5~15.0 g/L浓度即可区分出向日葵品种间抗感性差异。始花期接种较盛花期可获得更高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同时筛选出5个对盘腐型菌核病表现抗病的向日葵品种。本研究所建立的田间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向日葵进行抗菌核病筛选和鉴定,可用于向日葵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17.
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采用Ht单基因常规鉴别寄主技术,对 2018、 2019年采自黑龙江省 39个市县的 138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 0、 1、 2、 3、 N、12、 13、 1N、 2N、 12N和 13N号 11个生理小种。所鉴定的 138个菌株对 Ht1Ht2Ht3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 46.1%、 15.3%、 9.3%和 21.5%。分析 2005~2019年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及变化动态规律,发现近 15年黑龙江省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呈现日趋复杂化,不断有新的小种出现,从 2005年的 10个小种到现在16个小种均已被监测到。不同时期各小种组成及出现频率均在不断变化中, 0和1号小种始终是该地区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药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核盘菌的联合毒力,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的萌发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啶·咪复配对核盘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二者复配比例为1:1时,增效系数为1.7657,增效作用最强;啶·咪复配能够有效抑制核盘菌的生长,降低菌核的萌发率和子囊盘形成率,其效果明显优于两单剂;啶·咪复配处理下,核盘菌草酸的分泌量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核盘菌的Ss-oah1Ss-pg1Ss-pg3等3个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下调了69.90%、55.00%和71.30%。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咪鲜胺复配,能有效抑制核盘菌的生长,降低核盘菌的致病力,是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复配药剂。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蔓延,从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菌核病菌中选取5个代表性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 25℃,而菌核在15 ~20℃时产生量最多;菌丝适于在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生长.病菌在PDA和大豆叶片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核的产生则在向日葵叶片汁培养基上最多;有无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光照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适pH为7~8;大豆汁、向日葵汁和油菜汁可促进子囊孢子的萌发;有无光照对子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不同地区大豆菌核病菌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能力和病原菌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