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燕谷18(代号朝637)是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112.3 kg/hm^2,较对照公谷60(CK1)增产5.05%,较对照公谷68(CK2)增产9.41%,在区域试验中16点次试验中13点次增产,生产试验4点,比对照公谷60(CK1)3点增产、公谷68(CK2)4点增产,增产幅度7.15%-14.12%。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1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黑龙江省的100株向日葵核盘菌(39个亲和组)的致病力、菌落生长速率、草酸产量及总酸产量(pH)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菌株致病力与菌落生长速率、草酸产量及总酸产量(pH)3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力与草酸产量成正相关(r=0.758,P0.01);与总酸产量(pH)之间成负相关(r=-0.794,P0.01);草酸产量与总酸产量(pH)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9,P0.01)。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核盘菌菌丝融合群分化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不同地区的44株核盘菌进行了菌丝融合群确定,并比较了不同菌丝融合群间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草酸和总酸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44个菌株分为25个融合群,其中有14个融合群仅由单一菌株组成,所占比例为56.0%。菌丝融合群内和菌丝融合群间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草酸和总酸产量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并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相关分析表明核盘菌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草酸产量呈正相关(r=0.484,P≤0.01),与pH呈负相关(r=-0.580,P≤0.01),与菌株的生长速度无关;草酸产量与pH高低(表示总酸的分泌量)负相关(r=-0.392,P≤0.01),进一步表明核盘菌菌株产生的总酸中草酸量占了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45.
本文主要从越冬番茄套作菜豆接越夏番茄栽培模式的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定植、栽培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地介绍了各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点;并列出一年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栽培模式的特点,本栽培模式产量稳定、裂果率下降27.62%,棚室利用率提高60%以上,光能利用率较单种番茄提高18.0%。  相似文献   
46.
47.
孟庆林  任学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148-148,164
从园地选择与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疏花蔬果、果实套袋、果实采收、果实采收后管理等方面总结辽宁喀左地区‘爱宕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8.
经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具有基本相同的群体结构,其中V0、V1、V3a、V3b、V3c、V3f、V5、V5(Mli)、V7、V8为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基因,而V2、V5 6、V2 Talent、V2 Mid、V2 6毒力频率较低,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5 6、Pm2 Talent、Pm2 Mid、Pm2 6,可作为黑龙江省抗小麦白粉病育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49.
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温度调节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亚热带温室热环境调节试验平台,以解决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内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方法】研究开窗、外搭遮阳网、屋顶喷淋、开启湿帘风机和室内喷雾等5种单项调节措施及外搭遮阳网分别与开窗、开启湿帘风机和屋顶喷淋相结合3种组合措施对温室温度的影响,探讨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不同降温措施的温度调节特性。【结果】采取8种降温措施后,温室内外温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开启湿帘风机、外搭遮阳网与开窗组合、外搭遮阳网与屋顶喷淋组合、室内喷雾、开窗、屋顶喷淋、外搭遮阳网。其中,采用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及单独湿帘风机2种调节措施,温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采取室内喷雾措施降温速度最快;采取屋顶喷淋和外搭遮阳网2种措施降温效果较差,但可降低薄膜内壁温度。【结论】根据各降温措施的降温特点及效果,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应依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降温方式。  相似文献   
50.
黑龙江省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 2年田间抗性鉴定明确 ,不同水稻品种 (系 )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 ,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系)有牡粘3号、岛光、龙盾90-547、雪光、牡840、哈97-893、牡19等20份 ;较为感病的品种有组培20、88-11、秋田2号等10份。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明确 ,在水稻孕穗期 ,喷施30%琥胶肥酸铜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以上 ,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