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1 犬猫皮肤真菌病 本病又称癣或叫钱癣,是人畜共患的皮肤病,冬春季节多发.临床表现,患部出现脱毛区,呈散在性的斑秃,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先出现在颜面、耳壳、下颌等颈部和四肢、局部并有痒感. 治疗:石炭酸(苯酚)5份加甘油1份,混合均匀后用棉签沾药涂擦患处,擦药后局部开始发白后变红浓度最佳,3 d后形成黄色结痂,7 d后痂皮脱落,新毛长出.(此药对人皮肤有腐蚀性,请妥善保存).  相似文献   
32.
北极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皮张经济价值较高,广泛应用于服装行业。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优良种公狐的生产性能,提高北极狐的配种效能。本文主要对北极狐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3.
以天津某奶牛场窖贮燕麦为研究对象,应用燕麦青贮团体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在分项定级中氨态氮/总氮、粗蛋白为一级,pH、乙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为二级,酸性洗涤纤维为三级。综上所述,该燕麦青贮整体质量定级为三级,在生产中应加强燕麦种植、收获等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燕麦青贮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4.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黑色素合成酶基因StPKS、St3HNR、St4HNR、StSCD、StLAC1、StLAC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和基因结构,分析黑色素合成途径中6个合成酶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过程中从分生孢子萌发至穿透不同时期及菌丝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明确6个基因与病菌发育和致病的关系。【方法】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通过Blastp相似性搜索,鉴定6个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解析在基因组中的串联分布情况;收集玉米大斑病菌从分生孢子萌发到侵染的不同时期及菌丝生长时期的菌体材料,提取总RNA,以β-tubulin作为内参基因,根据黑色素合成6个关键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对比病菌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组数据库中,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酶基因StPKS、St3HNR分别位于scaffold_12的正链和负链上,St4HNR、StLAC2位于scaffold_11的负链上,StSCD位于scaffold_1正链上,StLAC1位于scaffold_7正链上,且StPKSSt3HNR在基因组中串联分布在26.9 kb范围内;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分生孢子诱导萌发到穿透过程的5个时期中呈上调-下调-上调或上调-下调-上调-下调两种模式;分生孢子时期,StLAC2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差异极显著;菌丝生长时期,St3HNR、StSCD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差异极显著。【结论】玉米大斑病菌6个黑色素合成酶基因中StPKSSt3HNR在基因组中位置邻近,串联在26.9 kb范围内;6个基因从分生孢子萌发至侵染的5个时期均有表达,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基因的表达模式相似,说明6个基因参与了玉米大斑病菌的侵染过程,在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菌丝生长时期St3HNRStSCD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分生孢子时期StLAC2更活跃。  相似文献   
35.
为弥补牛奶中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本试验为哺乳犊牛设计了牛奶或酸化奶补充料——"乳佳",以普通酸化奶为对照组,添加乳佳的酸化奶饲喂犊牛为处理组,记录犊牛采食量,测量犊牛各阶段体重、体尺,并监测犊牛腹泻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乳佳的添加对3~45日龄和46~60日龄犊牛酸化奶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60日龄犊牛体重,并将犊牛腹泻率降低了3.75个百分点,说明在酸化奶中添加乳佳饲喂犊牛能够促进犊牛生长同时降低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   
36.
选用64只初始体重和日龄均匀的雄性美洲标准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水貂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的生产性能、血液激素水平和冬毛生长期毛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半胱胺100 mg/kg体重和200 mg/kg体重,可显著提高雄性美洲标准水貂120日龄时的体重(P<0.05),并极显著提高80~120日龄的日增重(P<0.01)。日粮中添加100 mg/kg体重和200 mg/kg体重半胱胺能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液中甲状腺素T3和T4的水平;添加200 mg/kg体重半胱胺也能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液中的生长激素水平。冬毛生长期日粮中添加200 mg/kg体重的半胱胺能明显提高冬皮的皮重/皮长指数。  相似文献   
37.
2018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大幅度下滑;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养猪产业更是雪上加霜;我国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达到小康的关键一年,也是生猪产能恢复关键年。“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养猪大国,农业与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乎千家万户。为提振养猪从业者的信心、加速恢复养猪生产,继2020年3月份以来,国家各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促进养猪业全面健康发展。从笔者团队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养猪生产恢复态势持续向好,要取得更好的成绩,确保生猪复养成功,抓好养猪生产的猪场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探究玻璃化冷冻及培养过程中添加甘氨酸(glycine,Gly)对水貂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存活率、核发育、线粒体和皮质颗粒分布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冷冻处理)、冷冻组和Gly添加处理组(1 mmol/L Gly)。对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水貂GV期卵母细胞分别进行平衡恢复3 h和体外成熟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差异及MⅡ期皮质颗粒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在解冻后3 h的存活率与冷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和冷冻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颗粒分布结果显示,水貂GV期卵母细胞在冷冻后体外成熟培养至MⅡ期时,Gly添加处理组皮质颗粒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与冷冻组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Gly可以提高冻融后水貂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降低冷冻对其线粒体及皮质颗粒的损失。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该文介绍了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经济现状,提出要加快农村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和发展,重视人才建设,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丰富经济业态,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0.
2011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长白山头道白河上游捕捞北方条鳅样本846尾,对其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捕捞群体的体长为2.2—14.6em,平均8.8cm,以10-12cm体长组和2-4cm体长组的数量最多,两者所占的比例合计达75.3%,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格局.雌性和雄性群体的体长组成相似;捕捞群体的总体性比接近1:1,但不同体长组的性比不同,个体小者(体长小于8cm)雌性所占比例较低,个体大者(体长大于13cm)雌性所占比例则明显偏高;春季迁移过程一般是大个体在先,小个体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