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试验采用活体外产气量法研究毛茛科植物提取物不同添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以小麦面粉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日粮精料水平为30%(日饲喂2次)。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分别为0、100、200、300和400mg/L。结果表明:随着毛茛科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小麦面粉24h的DM消化率呈线性下降(P=0.0002),活体外产气速度呈二次曲线规律降低(P=0.0001),而产气延滞期线性增加(P=0.0001),理论最大产气量呈二次曲线规律增加(P=0.0001)。随着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发酵液pH值呈二次曲线增加(P<0.024)。各培养时间点乳酸含量均较低(P<1mmol/L),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10)。提高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导致tVFA产量呈二次曲线趋势下降(P<0.01)。通过本试验可得出:毛茛科植物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瘤胃发酵的产气速度、提高发酵液pH值以及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来调控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其中植物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300mg/L。  相似文献   
12.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它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食品供应链全程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肉牛生产过程追溯必须依赖于牛只的准确身份标识.肉牛个体身份标识系统是国家对肉牛产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系统,也是肉牛生产全程可追溯的基础;而肉牛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则将肉牛产品的安全性与牛只个体及当事人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黄牛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严格厌氧技术,将黄牛的瘤胃液体外厌氧培养并分离纯化。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扫描电镜对瘤胃厌氧真菌的孢子形态和运动状态、孢子囊形态、菌落和菌丝体形态等进行微生物学观察,并分离纯化出三种类似于Neocallimastix(N型菌)、Piromyces(P型菌)以及Sphaeromonas(Sp型菌)属的瘤胃厌氧真菌。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上海地区奶牛场所用饲料种类情况与平均产奶水平,参照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和中国奶牛饲养标准(日产奶25-30千克),配制出大豆皮替代精料中玉米(30%)的混合精料。日粮配比(%)为:玉米31.5、大豆皮13.5、大麦10.0、小麦麸10.9、芝麻粕8.0、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瘤胃发酵,研究不同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的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2个发酵罐,3个1组,分别投入4种不同DCAD水平的饲粮:+120-、9-、77-、145 mEq/kgDM,后3种饲粮通过添加阴离子添加剂降低DCAD。结果表明:①阴离子饲粮对瘤胃发酵pH值、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主要挥发酸的摩尔比例均没有显著影响(P>0.2)。②对饲粮干物质、有机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2)。③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2)。试验结论为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牛羊舔块的研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羊舔块在欧美等国家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据考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舔块产品种类已经由简单的"糖蜜-尿素舔块"(Molasses-Urea Block)发展到适用于不同牛羊品种、不同用途和不同饲养模式的系列产品.舔块的生产工艺也由简单的加工技术发展成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专用生产线.从80年代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帮助下,亚、非等一些国家也开始研究和推广糖蜜-尿素舔块,作为反刍动物廉价的补充饲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成年鲁西牛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牛肌内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旨在更深入地研究组成肌肉内脂肪组织的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来自成年育肥鲁西黄牛第6与第7肋骨间的肌肉内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牛肌内前脂肪细胞。培养出的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观察、生长曲线、油红O脂肪染色提取法及对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反应的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分化过程,同时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证明体外培养的细胞倍性正常,可以用于后续研究。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了成年育肥牛肌内前脂肪细胞,这为下一步研究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改善牛肉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手性衍生化试剂L-薄荷醇和气相色谱柱前衍生化,将瘤胃液和青贮液中L-和D-乳酸对映体转化为酯类非对映体对,建立同时分析发酵液中乳酸对映体和挥发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乳酸对映体的质量浓度在0.05~10.00 mg/m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R2=0.999 5和R2=0.999 6。乳酸对映体的回收率为96.15%~108.24%,且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采用本方法检测瘤胃液和青贮液样品的L-和D-乳酸对映体含量,并且与酶学检测法进行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液中挥发酸经衍生化处理,可以与L-和D-乳酸对映体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各组分在0.05~5.0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 2~0.999 4。乳酸对映体和挥发酸的色谱分析在6 min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