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玉米高密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化控技术。玉米小穗分化前应用乙烯利、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株高、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应注意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密度及喷洒时间等。  相似文献   
52.
河南省夏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玉米品种多而乱,但主导品种单一,郑单958的播种面积占40%。育种种质匮乏,改良瑞德或改良唐四平头的种质利用率达80%以上,必须引进新的种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的玉米育种水准。  相似文献   
53.
张艳  孟彦  卢广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84-84,149
简要介绍了商丘市夏玉米的高产栽培与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有抗性品种选择,种子浸泡处理,适时早播,轮作换茬,优化种植结构,科学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54.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55.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MSO、PEG、6-BA等3种药剂7种诱导剂配方,处理140穗玉米自选系.收获78粒。初步断定获得纯自交系48个。筛选出最佳诱导剂配方DMSO2%+PEG500mg/L+6-BA500mg/L;单一药剂以6-BA500mg/L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6.
57.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8.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9.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病(CCVD)、肠道败血症(ESC)、柱形病(Columnaris)、“肠套叠”症(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symptom)的流行情况、病原体、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0.
为了确定安徽某中华鳖养殖场导致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本研究无菌条件下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病原,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确定,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AM-1,经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该菌进行人工感染得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中华鳖症状一致;该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不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嗜水气单胞菌AM-1分离株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热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弹性蛋白酶5种毒力基因。最终表明嗜水气单胞菌AM-1是引起此次中华鳖发病的病原,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