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商麦156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长方型大穗,结实性好,产量高,适宜河南省(南部稻麦两熟区域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结合近年生产实践,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4个方面介绍商麦156生产技术规程,以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32.
以高产冬小麦商麦156为试材,以郑麦0943、周麦27、西农979为对照品种,综合研究其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商麦156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大,向非经济器官中分配比例低,向经济器官中分配比例高,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达1.62 g/茎,分别较郑麦0943、西农979、周麦27提高13.29%、18.25%、19.12%,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花后干物质转运量(5 340.86 kg/hm2)、转运率(43.23%)及对籽粒的贡献率(61.12%)大,穗数中等,穗粒数(37.60粒)和千粒重(42.30 g)相对较高,产量表现为商麦156周麦27郑麦0943西农979,商麦156产量分别较三个对照高5.67%、9.97%、18.85%。因此,干物质源足、库大、转运流畅是商麦156实现高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小麦品种引选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小麦品种引选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海南省乐东县的气候条件,所选取的德麦10号、蜀麦1619以及云麦56号适合广泛种植于乐东县。另外,滇麦4号、云麦16D4-12以及宜麦2013-34能够用作亲本,其中,云15D4-15、凤16-6-15、昆麦09-11-10以及云杂12号不适合广泛种植在乐东县。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亚热带小麦品种在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与对照徐薯18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动态的跟踪调查,及2个品种的不同生育期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商薯6号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商薯6号地上部茎叶前期生长速率快,叶面积系数接近最佳值,块根膨大快,T/R值整个生育期都低于对照徐薯18,净同化速率高,同化物运转速率快.  相似文献   
35.
春小麦霜冻一般是指从拔节至抽穗这一时期内土壤表面的温度降到了0℃左右而产生的灾害。我国华北平原的春小麦常常遭受霜冻灾害,尤以农业大省河南省遭受的春小麦霜冻灾害最为严重。本文阐述了春小麦霜冻发生的主要症状及一般规律,提出了春小麦霜冻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河南省春小麦的霜冻灾害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农业领域飞速发展,对小麦种植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虽然小麦种植已经取得初步效果,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小麦总产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现存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小麦种植主要技术,进一步提出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国内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了评估黄淮中部地区全年气候变化演变特征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以黄淮中部地区商丘市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为资料,开展了全年光照、气温和降水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时数以10年127.3 h在线性降低,但光照和气温不同年度间增减趋势不同,尤其是1991—2010年,光温增减幅度加大,其中年均气温总量的年均值分别较1963—1990年的年均值增加0.49℃较常年值增加0.64℃,而年日照时数平均值较1963—1990年的相应值和常年值分别减少264.54 h、298.41 h。降水量增速为10年13.1mm,多雨季节为夏秋,少雨季节为冬春。总体分析认为,全年全年光照时数可以满足两季作物的生长需求;受温度变化影响夏季农作物的生育期将延长,病虫危害加重,而小麦的生育期将缩短,冻害发生频率降低;全年降水有向淮河以南降水特征转变的趋势。针对降水时空分布和温度季节分布不均匀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分析可行的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38.
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麦156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6年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15日定植大蒜进行小麦间作大蒜试验,研究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寻小麦间作大蒜的最佳时期,探究同一处理时期内不同生育期间作大蒜下的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一处理时期间作大蒜的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且与大蒜定植时长正相关,至140 d时最大,W1G1(小麦播种前14 d定植大蒜)、W2G2(小麦与大蒜同一时间播种和定植)、W3G3(小麦播种后14 d定植大蒜)较对照CK(仅播种小麦)分别增加83.64%、64.21%和44.94%。随生育期的后延,对照和处理真菌数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同一处理时期内各处理真菌数量均低于小麦单作,且大蒜定植时长与真菌数量负相关。硝化细菌与氨化细菌变化规律类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对照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均在12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在大蒜间作期内,对照和处理的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至160 d时W1G1、W2G2、W3G3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7.59%、23.45%、20.69%和30.56%、27.78%、16.67%。在140 d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至140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过氧化氢酶活力开始降低,在80、100、120、140 d和160 d时,W1G1较对照分别提高18.19%、29.21%、40.51%、48.78%和62.71%。可见,间作大蒜定植时期越早,小麦根际细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越多,真菌数量越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39.
本文规定了商丘地区小麦产量8 250 kg/hm2的抗逆应变栽培技术指标和主要栽培技术,适用于河南省豫东平原区小麦种植。结合近年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商丘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以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40.
以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小麦不同时期的根系活力和根条数的方法,研究施氮量对小麦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条数和根系活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矮早8低氮条件下和郑麦366高氮条件下生育中及后期保持了较高的根条数和根系活力,根系衰老较缓,有利于对土壤有效氮的吸收,以郑麦366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