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2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污水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十分严重。随着社会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不断加强,污水排放中的磷含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化学沉淀法除磷在费用投入和除磷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促进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的深入开展,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原理、常用化学沉淀剂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化学沉淀除磷的影响因素、化学/生物组合型除磷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以鲫鱼(Carassius aztratus Linn.)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十溴联苯醚(PBDE-209)后鱼肝微粒体中CYP450同工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鲫鱼在0.10-5.00 mg·L~(-1)的PBDE-47和5.00~50.0 mg·L~(-1)的PBDE-209中暴露15 d后,其肝脏微粒体中CYP450系的同工酶CYP1A1被诱导,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CYP1A1的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到试验第15 d时达到最高,但上升速率最快的阶段为试验后的0~5 d.而CYP450系的同工酶CYP1A2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低浓度PBDEs试验组对CYP1A2无显著影响(P>0.05),但5.00mg·L~(-1)PBDE-47、30.0和50.0mg·L~(-1)PBDE-209浓度组的鱼肝微粒体CYP1A2活性受到了轻微的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48%、3.48%和7.23%.研究表明,鱼类肝脏微粒体中CYP450的同工酶可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BDEs的早期污染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水温下重金属镉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镉的胁迫对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15.32±0.63)cm、平均体重为(310.6±5.69)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含量顺序为肝脏>肾脏;不同水温条件下鲫鱼相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差异显著(P<0.01),鲫鱼肝脏中的MT本底值平均含量在水温(26.5±1)℃和(16.5±1)℃时分别为3.50和3.25μg·g~(-1);肾脏中的MT平均含量分别为3.20和2.72μg·g~(-1);不同水温下,经不同的暴露时间、不同暴露浓度的Cd~(2+)胁迫下MT在鲫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都是旱先升高后稳定的状态,在试验后的6 h内的增加速率最大,MT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峰值.鲫鱼的肝脏和肾脏组织在12 h内MT的增加量与Cd~(2+)的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主要诱导时间在12 h之内.相同Cd~(2+)质量浓度胁迫下,水温的改变不影响Cd~(2+)胁迫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但影响MT表达的含量和速率,相同Cd~(2+)质量浓度下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和速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4.
鲫鱼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4)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均在染毒后19d即对阿特拉津达到富集稳态,但各个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都较低.阿特拉津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富集系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最大和最小富集系数分别出现在最低(0.1 mg·L-1)和最高(10.0mg·L-1)浓度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3.08、11.00和6.02,最小富集系数分别为:5.22、4.37和2.94.而且,当阿特拉津暴露浓度相同时,鲫鱼不同组织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  相似文献   
45.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串联技术,建立检测水体中灭多威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水样经HLB固相萃取柱萃取,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旋转蒸发、氮吹至干,乙腈∶水(V/V,19∶1)溶解。[结果]该方法灭多威农药检出限为0.063μg/L,加标回收率为87.90%~109.00%,相对标准偏差为3.6%~8.5%。[结论]该方法能够满足常规检测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中灭多威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7.
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ROS)及相关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剂量组(对照组、50、100、250、500μg·kg-1MC-LR),并在2、12、24、36、84h检测了ROS含量、S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C的作用下,肝脏组织能够产生大量的ROS。SOD和CAT这两种抗氧化酶在清除过量ROS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SOD酶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在36h突然上升后恢复的趋势,而CAT酶活性在24h和84h有两个高峰。实验结果为以抗氧化酶如SOD、CAT作为监测MC-LR引起罗非鱼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为进一步从抗氧化系统的角度研究MC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控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摘要:总氮和总磷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而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养殖过程中引起鱼类疾病的关键环境因子。本试验利用PVC管构建浮床,研.究了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控制效果。数据表明,在试验后期,池塘水体中总氮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废水排放二级标准,而总磷水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氨氮的水平控制在1mg/L以下,而亚硝酸盐氮水平则控制在0.1mg/L以下。从各处理组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来看,空心菜种植时间与种植面积均与氮、磷的去除效果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种植时间越长(>60d),种植面积与去除效果的正相关性越明显。结果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对氮和磷实现有效的控制,并且空心菜浮床覆盖率为20%时比10%和15%处理组更具有经济效益。该试验为淡水池塘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采用弹性生物填料为人工基质,研究了以土著微生物及外源微生物为菌源构建的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及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8~32℃时,以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在水体中形成固定微生物膜的时间一般在30 d左右,而外源添加以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成膜时间则在20~30 d之间,略有提前.弹性生物填料可将池塘水体中103数量级的细菌提高到菌膜上大于106的数量级,提高了千倍以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比池塘土著微生物提高近10倍的菌体附着量.从弹性生物填料的长度来分析,水面下50 cm处主要富集了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以好氧微生物为主的菌群,菌群数量为103数量级;水面下100 cm处主要富集了以反硝化细菌等兼性和厌氧微生物为主的群落,菌群数量同样为105数量级.从弹性生物填料的分布面积来看,15%试验组的水质修复效果略优于10%试验组,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从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效果来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100%以上,对水质TN、TP、氨氮、亚硝酸盐、COD等的去除率达11.27%~90.00%,处理效果明显(P<0.05).特别是池塘叶绿素含量可下降36.90%~57.25%,对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基质构建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是一种实现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探究浮床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采用10%的浮床覆盖率进行空心菜种植作为处理塘,在空心菜旺盛生长以后,分别采集池塘水、对照塘水和空心菜根系样品,提取样品DNA,一部分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空心菜根系和所在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固氮酶基因拷贝数,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固氮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空心菜种植对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空心菜根系生物膜作为池塘微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空心菜根系生物膜还同时增加了池塘单位水体固氮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