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54篇
  73篇
综合类   485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湖南省杰出的茶学栽培专家、湖南省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黄祖法教授于2020年5月31日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86岁.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老茶人. 黄祖法教授1934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泉溪镇一个贫农家庭,母亲的早逝、生活的贫苦让吃百家饭长大的他从小立志通过刻苦学习和奋斗改变命运.1956年7月,他以优异成...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era)不同复合系统根系竞争随时间变化情况,采用分层挖掘和环刀法取样,使用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了复合系统根系分布动态规律.结果 表明,在进行复合经营的油茶林地中,油茶根系有明显的下移现象,“油茶—山稻”复合系统最为明显,山稻和大豆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竞争强度上...  相似文献   
993.
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的认识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的构建机理及其在植物择优、模式配置、系统优化、区域调控4个层次上可持续经营的复合配置技术,并对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乙烯利对夏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第9展叶期喷施200、400、800 mg/L乙烯利,喷施清水作对照,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淀粉和激素含量,考种计产。结果表明,400 mg/L和800 mg/L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穗重和千粒重,同时降低灌浆后期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子粒中淀粉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单穗重及灌浆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导致子粒中激素含量变化是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减慢和千粒重下降。建议生产中用200 mg/L乙烯利为主要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95.
SRI技术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丁之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一个技术本土化的过程,以筛选适宜超级杂交稻组合为突破口,研究适宜栽插密度与方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人工除草与化除相结合、覆盖“旱润”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关键技术,并与不同季节茬口的适宜耕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我国特色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6.
豫玉16(原名浚单12)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密植,结穗和结实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为中早熟种,夏播生育期96 d左右,适宜夏直播、麦垄套种,密度每公顷6.00~6.75万株。制种产量一般3000~4500 kg/hm2,父母本行比为1∶4。  相似文献   
997.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季各施钾素200kg/hm^2左  相似文献   
998.
多菌灵和三唑酮对水稻病害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协同作用进行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对水稻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增效比分别为3.39和1.88。  相似文献   
999.
木兰科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科植物是具有重要经济、药用和观赏等价值的原始被子植物,密码子是基因编码区蛋白翻译的核心元件,分析基因组编码区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对基因功能和系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兰科植物已有29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被成功解析和注释。收集已有的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解析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并阐释了木兰科植物间的亲缘进化关系。结果表明,29种木兰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同义密码子和最优密码子使用偏好相同,均以A/U结尾,自然选择是叶绿体编码区密码子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基于29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以及密码子偏好特征RSCU值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基于密码子偏好特征的物种间进化关系明显不同于前两者,而叶绿体基因组和CDS序列构建的进化关系更接近物种的真实分类,该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位点突变特征和非编码区序列在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对棉花花铃期前期 (开花以后前 10d)、中期 (开花后 10~ 4 0d)、后期 (开花 4 0d以后 ) 3个时段水分亏缺(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 0~ 6 0cm ,土层 4 0 %~ 5 0 %田间相对持水量 )的群体光合效应研究表明 ,花铃期中期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合影响最大 ,导致群体光合速率 (CAP)最大值 (CO2 ,3.6 g·m-2 ·h-1)比适水 (CO2 ,4 .5 g·m-2 ·h-1)下降 4 2 .2 % ,最大值出现日期提前 7d ;对冠层上部影响最大 ,其次是中部 ,下部最小。其中冠层上部CAP下降2 8%、中部 13.3%、下部 10 % ;并且使棉株果枝成铃空间分布由线性的三角形变为抛物线的“凹槽”形 ;单株平均成铃 3.7个 ,皮棉单产 114 8kg·ha-1,分别比适水对照减少 1.7个和 74 1kg·ha-1;水分利用效率为皮棉 0 .2 4kg·m-3 ,比对照下降 2 7%。若将水分亏缺时段移至花铃前期或后期 ,可减轻水分亏缺对群体光合效率、棉株成铃分布、产量的影响 ,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