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利用多年水稻(早稻和晚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有关试验点气象资料,分析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年间变化趋势、各试点平均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等,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在年度间相对稳定(早稻0.31,晚稻0.19).试点平均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水稻生长季节(3-10月)的总积温(0.326 87)和总辐射(0.268 86)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总雨量(-0.432 32)呈较大的负相关.影响产量的主成分因子分别是热量、粒重、生育期和粒数;利用各主成分进行逐步回归建立的产量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达0.949 83*.  相似文献   
12.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合子胚+不定胚、助细胞胚+不定胚和合子胚+助细胞胚十不定胚混生:(4)双生多胚苗,即1个胚囊内同时具有2个不定胚.其中由合子胚增生、裂生或合子胚+助细胞胚是多胚苗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多胚苗组成中,二胚苗和三胚苗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对活性炭在唐菖蒲、橡皮树和香蕉等植物茎尖培养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显著促进了唐菖蒲的每丛苗数、苗高、根长、根数与鲜重;除鲜重外,活性炭对香蕉有促进作用,但对橡皮树作用不大。添加活性炭可提高3种植物的每丛苗数和根数,实际培养中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成与移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旱作对籼、粳亚种间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亚种间水稻旱作的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旱作在生育期、分蘖数、有效穗、穗长、株高、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上对籼型品种的影响较粳型品种的影响大。在旱作条件下,粳型产量总体表现比籼型品种高。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薏苡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薏苡生产省份之一。目前福建薏苡产业发展缓慢,产品少,只能当成杂粮利用。介绍了福建省薏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从提升社会认知、加强全省协作、强化区域化与人文化发展、加强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的对策,为福建省薏苡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比较了5种农家栽培薏苡与5种野生薏苡在株高、日生长速度和分蘖动态上的异同。日生长速度与株高测定结果表明,农家薏苡中,龙薏1号与临2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余3个品种有显著差异;野生薏苡品种间,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株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河2株高最高,与河1、石陂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寿宁有显著差异,与临1有极显著差异;野生薏苡株高伸长的延续时间上较栽培薏苡长15 d。农家品种表现出2个明显的分蘖缓慢期,分别在5月底(5月30日,约44 d)与6月初(6月5日,约50 d),野生品种没有明显分蘖放缓现象,直到营养生长后期才放缓分蘖。采用一元非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了株高与分蘖的方程,决定系数都在0.92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总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和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包括“短光敏性”为主的育种目标、光温敏互补的亲本配组方式、花培快速稳定和光温敏特性同步筛选等的配套技术体系及其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19.
文中阐述了一个基于Access、ASP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其功能模块和程序设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市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索从大比例尺遥感图像中提取绿化植物的平面量,在遥感和计算机等技术支持下进行城市绿化植物三维绿色生物量和生态环境效应的估算.结果表明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城镇绿化三维绿色生物量和生态环境效应的估算、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