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本文报道利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温光敏不育新种质的方法以及对所选出的不育新种质的特征特性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①利用细胞诱变技术可选育出新的温光敏不育新种质,②所选出的不育新种质金新1S 的不育特性主要受温度调节,在福州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抽穗的,不育率几乎达100%,可用于制种;不育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决定,遗传简单,且不受胞质影响,易于转育和配组;开颖角度大,柱头外露率达100%,对制种十分有利;米质好,利于选配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22.
水稻耐冷性生理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稻耐冷性的生理机制、耐冷性的鉴定、耐冷性的遗传机制及耐冷性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展望了水稻耐冷性研究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团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的苗高,  相似文献   
24.
旱作对籼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了旱作对籼、粳亚种间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亚种间水稻旱作的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旱作在生育期、分蘖数、有效穗、穗长、株高、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上对籼型品种的影响较粳型品种的影响大。在旱作条件下,粳型产量总体表现比籼型品种高。  相似文献   
25.
活性炭在不同水稻组合花药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活性炭在不同水稻组合花药培养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组合V20B/02428外,活性炭能显著增加水稻组合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有利于花培苗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26.
利用福建省野生与栽培薏苡进行不同机械处理、不同温度、不同芽床、不同药剂下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薏苡脱壳后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在25℃下发芽率最高,药剂以HNO3处理最佳,芽床则因不同薏苡而表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7.
对活性炭在不同水稻组合花药培养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水稻花培苗性状的影响因组合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供试的6个组合中除组合V20B/02428外,活性炭对其余组合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均有显著促增作用,说明添加活性炭有利于水稻花培苗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28.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因型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3.1%、46.7%、93.9%和29.3%.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活性炭的作用机理,认为活性炭在水稻花粉植株的生根壮苗培养中可以改进培养基与外植体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促进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9.
花药培养遗传纯化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生物技术对培矮 6 4S核心种子进行花药培养 ,获得了 91个加倍单倍体植株。在福州 (2 6°0 5′N)自然条件下对花培后代的H2 、H3、H4进行连续的育性追综观察。结果表明 ,(1 )H2 代株系间育性发生分离 ,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为三类 :完全不育 (简称培矮 6 4HS) ,不育期间其花粉不育度均在 99 8%以上 ,且不育期长 ,育性稳定 ;基本可育 (培矮 6 4HF) ,可染花粉率很高 ,几乎没有稳定不育期 ;中间类型 (培矮 6 4HM) ,育性波动大 ,不育期较短。 (2 )培矮6 4HS、培矮 6 4HF和培矮 6 4HM在H3、H4代各自的育性表现与在H2 代的育性表现一致。 (3)培矮 6 4HS比培矮 6 4S核心种子具有不育期更长 ,不育性更稳定以及更高的不育度。说明培矮 6 4S核心种子中有关育性的基因型并不纯合 ,花药培养对培矮 6 4S的遗传纯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较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