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磷石膏的预处理及其资源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磷石膏的基本特性、杂质种类及其相应的预处理方式,总结了目前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方式,指出了磷石膏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磷石膏资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2.
 明确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等研究,证明该病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丝生长及产孢适宜温度20℃~28℃,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4℃~32℃,菌丝致死温度49℃处理10 min;菌丝生长适宜pH 6~10,产孢适宜pH 4~8,孢子萌发最适pH 8;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与产孢,连续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量由少到多培养基顺序为CA、PCA、PDA、CMA、OA,而PDA上产孢最多;刺伤接种,病菌可侵染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等植物。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C. cassiicola,病菌易产孢,寄主广,潜育期短。该病菌侵染黄脉爵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3.
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525.89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077.32t和214625.06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374.68kg/km2和271225.74t、451.08kg/km2和51520.47t、875.17kg/km2和99957.98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  相似文献   
24.
柏杨巍  宁平  任晓光  师雁  陈炜  蒋明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04-105,108
使用100 mL全玻璃注射器采集CS2气体,注入HC-6型微量硫气相色谱分析仪,经GDX-104色谱柱分离,应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测量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05~0.855 mg/m3,线性方程为Y=32.67869+1.69828X(r=0.99968),相对标准偏差为2.53%~4.98%,最低检出限为0.0005 mg/m3。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羰基硫(COS)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方法]用100ml玻璃注射器采集COS气体,注入HC-6型微量磷硫气相色谱分析仪,经GDX-104色谱柱分离后,应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03~2.0000mg/m^3,线性方程为y=36.7020+2.2632x(R=0.99959),RSD为2.10%~4.79%,最低检出限为0.0003mg/m3。[结论]该方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稳定性好,适合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任治忠  宁平 《土壤》2012,44(6):924-932
环保产业是区域及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基于区域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探讨了地方环保产业发展的集群模式.文章结合云南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进的需求,指出了云南省在清洁技术与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土壤修复和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领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区域及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山东省棉花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省近49年(1960~2008)19个站点逐旬、逐月气温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构建了棉花的温度适宜度模型,并计算各站点的温度适宜度变化。结果表明:山东省棉花的温度适宜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不同地区温度适宜度变化速度有地域差异,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建议未来适当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以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8.
射流搅拌提高牛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中温沼气工程的搅拌方式以机械搅拌和沼液回流搅拌为主,存在产气率低、设备难以维护、长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射流搅拌技术,集沼液回流搅拌和沼气搅拌于一体,试验用于牛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沼气。通过沼气产率、营养基质消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射流搅拌强化牛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发酵期30 d内,无搅拌、机械搅拌、沼液回流搅拌和射流搅拌的总产气量分别为52.34、64.30、61.97和71.22 L;原料产气量分别为0.238、0.292、0.282和0.324 L/g,射流搅拌厌氧反应器的原料产气量比无搅拌、机械搅拌、沼液回流搅拌分别提高了36.1%、22.9%、18.4%;射流搅拌方式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降解率最高达到60.8%;在产甲烷高峰期发酵第10天左右,射流搅拌反应器内产甲烷菌最大值达2.0×108个/m L;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的降速较其他有搅拌方式快,VFA无积累,不受高浓度VFA的产物反馈抑制或底物抑制。  相似文献   
29.
三氯化铁在滇池蓝藻爆发期除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氯化铁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爆发期混凝沉降除藻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法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分离筛选对毒死蜱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为微生物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药仓库粉尘和农药生产企业排污沟土壤中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革兰氏染色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中筛选出菌株97株,其中球状菌株有78株,占80.%,革兰氏阴性58株。占59.8%,菌落以圆形、扁平、边缘整齐、乳白色等形态居多;从农药仓库粉尘筛选出83株,从农药厂排污沟土壤中筛选出14株;所筛选出的菌株均能在高浓度毒死蜱的培养基中生长.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