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56篇
  75篇
综合类   660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475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运用法律法规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规范地专业地针对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地块环境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通过比较几种目前常用的缓释肥使用效果,并结合插秧施肥一体机来实现肥料的一次性机械化施用,从而减轻田间操作强度。通过开展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明确不同缓控释肥在本地区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正> 由湖北省水产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分所和宜昌市水产研究所、宜昌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四川省长寿湖水产研究所等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继坝下人工催产中华鲟成功之后,将孵出的39.5万尾鲟鱼苗在环道里经20多天的饲养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体外定量法检测20株鸭源鸡杆菌的被膜形成能力,并对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1株鸭源鸡杆菌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质、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被膜形成能力中等,2株形成能力较强;鸭源鸡杆菌在银染法、试管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中形成BF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24、60、24h。其生长周期为8h开始起始黏附、20h大量黏附阶段、24h时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32h生物被膜老化散播,之后起始新一轮的被膜周期。葡萄糖、蔗糖及NaCl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膜的形成,且随着加入量增加NaCl对被膜形成抑制更显著,而低质量浓度的MgSO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鸭源鸡杆菌聚集成团状、相互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RT-PCR方法,对2012―2013年采自河南省各地疑似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54份疑似病料中17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5%,并分离出3株PRRSV;通过完整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主要为美洲型PRRSV,且17份阳性样品中10份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高度同源、2份与经典PRRSV高度同源、另外5份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30高度同源,该类毒株的NSP2基因在不同部位存在393个核苷酸缺失,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南地区PRRSV主要流行毒株为HP-PRRSV,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使河南地区乃至我国PRRSV变异种类更加多样化,提示加强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6.
<正>1.选种。选用在当地已种植多年,能够较好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花魔芋品种。选择形态周正、无破裂、无疤痕、无霉烂和无病虫害的种芋。商品种芋重量以不超过250克为宜。2.调种。若种芋不足需调种,应尽量就地或就近选购,在播种前l周进行。不建议到外省市引种、调种,以免引种不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3.种芋消毒。在播种前1周进行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顶果木灰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明确其分类地位,为顶果木灰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采集顶果木灰霉病病害标本,对病害进行症状描述、组织分离和致病性测定,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分离获得顶果木灰霉病致病菌代表菌株DGM5-6。DGM5-6菌株在PDA上长势良好,毛绒状菌落初期呈淡黄白色,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气生菌丝呈放射状生长,开始为白色,生长后期为灰色;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灰色至褐色,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其上有多个小梗,梗上聚生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浅灰色至无色,单胞,大小为10.0-12.5μm×7.5-10.0μm。DGM5-6菌株ITS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535 bp,其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结论】引起广西顶果木灰霉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应结合苗圃清园、圃地治理、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8.
吴师强  黄国宁 《热带林业》2014,(4):I0002-I0002
日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孙光芝率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对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实施的“越南黄花梨种源及培育技术引进”项目进行了现场查定。专业组由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薛建辉、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处处长侯小龙和广东省林科院院长张方秋组成。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原副司长李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田亚铃、海南省林业厅科技处和省林科所有关负责人等陪同检查。海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亚东出席了验收查定会。  相似文献   
109.
正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优质肉鸡和岔路黑猪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开发,坚持以"兴业富民、至诚至精"的企业宗旨,秉承"勤勤恳恳办实事、实实在在为农民"的经营理念,以科技为先导、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为主轴,逐渐走上了"人才兴业,科技兴企,体系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路子。公司从原始单一的饲养环节逐渐拓展发展到"品种选育、苗鸡孵化、饲料加工、农户饲养、食品加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猪源屎肠球菌的致病力与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分别对9株猪源屎肠球菌进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有66.67%的菌株引起小鼠肝脏、脾脏出血等病变,并且其中部分菌株导致接种小鼠急性的高死亡率;9株屎肠球菌中KF-QX-1株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为ZKXH01(95.24%)、NY01(90.48%)、NY-XY-4(80.95%)、SBLH(76.19%)、HUAX(71.43%)、NY-XY-1(71.43%)和ZHENGY(66.67%),耐药率低于50%的菌株只有JY02(14.29%);生物被膜检测结果显示9株菌中除NY01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的被膜形成能力,其中2株菌(JY02和NY-XY-1)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对较强;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显示,肠球菌菌株对受试动物的致病力与其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但具有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两种特性会增强猪源肠球菌的耐药性和传播性,给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控制造成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