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为探讨河南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对本省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5个肉牛养殖场的181份牛奶样品和395份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牛奶106份,阳性率最高为93.3%,最低的为5.0%,平均阳性率为58.6%.其中有5个规模化奶牛场牛奶样品阳性率均在75%以上.肉牛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124份,最高阳性率为74.12%,最低5.80%,平均阳性率31.39%.结果表明,该病在所调查地区中奶牛和肉牛均有感染,不同牛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规模化奶牛的感染率较高.表明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郑州、林州两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雏鸡传代扩增纯化后,分别以1×106个卵囊量接种3日龄罗曼公雏鸡,从其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比较了2个分离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主要引起雏鸡呼吸道症状和法氏囊炎病变;接种雏鸡均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排卵囊,林州株和郑州株排卵囊持续期分别为23 d和13 d;排卵囊高峰期均为感染后第8~12天。雏鸡感染2个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后,排卵囊量及排卵囊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3.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水洗沉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等5种方法,对河南省10个地市13个规模化猪场不同年龄猪群的1119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猪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为球虫、类圆线虫、鞭虫、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隐孢子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6.21%,其中球虫感染率为41.73%;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1.35%;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9.47%;类圆线虫感染率为5.45%;蛔虫感染率11.53%;鞭虫感染率为6.43%。本研究为今后有效防治河南地区猪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应用饱和糖液漂浮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郑州市动物园狮虎山饲养的7只东北虎和8只非洲狮感染蛔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蛔虫总感染率为86.7%。平均感染强度 (EPG)4880,其中EPG值最高的达12400,采用阿苯哒唑5~10 mg/kg体重驱虫7 d后,粪中的蛔虫虫卵数显著减少,虫卵的转阴率为61.5%;10 d后复查,蛔虫虫卵的转阴率76.9%;14 d后,蛔虫虫卵减少率为100%。采取的粪中蛔虫虫卵数显著减少,已经不能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其EPG值,仅能通过饱和糖水漂浮法检测是否为阳性,说明驱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以编码线粒体功能性蛋白Chaperonin 60(CPN60)的核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隐孢子虫分离株CPN60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用Clustal X1.81对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4.0程序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最大简约法(Parsimony,MP)构建基因树,同时用TREEPUZZLE程序Version4.1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ML),以确定不同隐孢子虫虫株之间的进化关系,并以18S rRNA和HSP70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作参照,评价CPN60是否更适合作为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进化关系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基于CPN60构建的进化树将隐孢子虫分为两大类:C.baileyi和C.meleagridis处于一个分枝,C.hominis、C.suis、C.parvum牛基因型和C.parvum鼠基因型处于另一个分枝上。不同隐孢子虫之间的同源性介于96%~100%,能有效区分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因此,CPN60基因序列也可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7.
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主要是为探明抗酸染色法在隐孢子虫病诊断中的作用和特异性。为了证明改良抗酸染色对隐孢子虫卵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相似原虫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只有隐孢子虫卵囊和鞭虫卵染成红色,其他虫卵不着色。鞭虫卵外形和体积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差非常大,很容易区别。其他粪样材料呈现绿色,有些结构也可染成红色,从外形和大小上很容易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区别。  相似文献   
68.
猪源隐孢子虫对仔猪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我国猪源隐孢子虫的危害性,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对5日龄仔猪的致病性。结果:感染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脱水,粪便中混有肠黏膜碎片,潜伏期为3~5d,排卵囊持续期33-43d,虫体寄生于盲肠、结肠和直肠,并且盲肠和结肠杯状细胞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肠和直肠黏膜微绒毛萎缩、倒伏和脱落。结果表明sucp株对新生仔猪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69.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0.
河南省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河南省5个地区8个兔场1 081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5种,总感染率为67.72%,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为64.11%;隐孢子虫、贾第虫、圆线虫和栓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42%、5.27%、8.97%和1.39%。表明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兔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