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对山西省小麦生产形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山西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受到山西省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历年小麦生产不能满足需求,产需缺口拉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应对这一问题的办法:保证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以促进我省小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2.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的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生理特性、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临汾8050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临汾6510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技术进行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征特性,高产稳产的性能,抗逆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品种的特点。结果表明:临汾6510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同时为提高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49号晋麦49号(原名临汾118)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1993年用临汾41036作母本、陕76/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用系谱法定向选育,1988年育成出圃。1991~199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区试和生产试验,1996年4月...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山西省 1997~1998 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 区域试验结果的 综合分析,明确了新 育成品 种的丰产 性、稳产性 及其利 用价值 和适 应范围, 即 94 C518、临汾 125、临 汾 126 三品 种既 丰产又 稳产,在山西省一般水地和高水肥地都有 较高的推广价值,应尽快加速扩繁。运 丰早 18 虽然丰产性第 一,但其高稳系数低,稳产性较差,仅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局 部地区种植。临汾 127 和 28013 不但 丰产性好,而且高稳系数比对照分别高出 13.26% 和 3.79% ,充分证明这两个 品种有理想的高 产性和稳产性,可在 山西省中水肥地大力推广。其它品种都因高产 与稳产结合不起来,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6.
经过几年的试验表明,晋麦64小麦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在产量方面,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三因素协调,是一个适合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27.
应用国外冬,春小麦杂交的理论,抗逆的冬小麦新品系84-51379为母本,以优质高蛋白,早熟,热病的澳大利亚春小麦MINTOR为父本,采用穿梭育种,阶梯式程序,育成了丰产,稳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晋麦64,该品种在1998,1999年的不利气候条件下,2a区试比对照品种晋麦31增产18.05%,而且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达到17.23%。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山西省1997年1998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区试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范围,对水地育种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通过不同种植区域、不同灌水次数以及N、P、K配施对小麦品种临汾138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临汾138在山西省临汾以南麦区和临汾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一级标准,在临汾以北麦区总体上可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一级标准.N肥对临汾138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P肥对临汾138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灌水以3次为宜,超过3次品质下降,易倒伏,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30.
不同株叶型冬小麦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近3年参加国家和山西省区试的54个冬小麦品种,将其按株型紧凑与否,分为叶片直立、叶片半直立和叶片下披3类。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对这3种类型品种的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光合结构、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抗逆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条件下,3种类型的品种都能获得高产,但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以直立型、半直立型品种较为经济,且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