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科学   47篇
  2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蒜收获工艺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蒜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此,介绍了国内外大蒜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大蒜生产在国际中的地位,分析了国内大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现有的几种大蒜收获机械性能分析,以及对几种常见的块根类、块茎类作物特性和采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大蒜机械收获的作业工艺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2.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其栽植环节生产技术复杂、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和劳动强度大等原因,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研究和加快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方式大体可分为机插秧、机直播和机浅栽(机抛秧或机摆秧)3大类,机插秧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各种机械种植方式和机具推广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过初步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区域性差异、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机具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推广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3.
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52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该专业积极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和国际化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4.
草地振动松土机运动特性分析与振动频率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提升机具的作业性能,该文对振动松土工作单体的速度特性和轨迹特性进行研究,当机具的振动频率较低时,速度比λ<1,松土铲是持续切削的作业过程,增加振动频率使速度比λ>1时,松土铲的作业过程分为切削、后退和追赶3个连续的阶段,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随λ的变化而变化。在前进速度为1km/h、振幅为12.7mm、振动角为28°条件下,对0~10Hz振动频率下的一组工作部件进行土槽试验,振动部件工作最佳的振动频率为4.4Hz,在此频率下,可以减小约40%的牵引阻力和11.7%~59%的功耗。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寒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秧苗素质差、移栽植伤重、返青时间长、低位分蘖成活率低等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系统评价不同钵育苗机械移栽技术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设置了大钵、小钵、纯钵和毯式四种育秧盘进行育秧,并采用相应的插秧机进行秧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大钵、纯钵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农户常规相比分别提高产量17.3%、19.8%;由于秧棚投入等的差异,大钵处理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纯钵处理,但均高于农户常规,与农户常规相比分别增加经济效益13.6%、9.3%;小钵处理与农户常规相比差别不大。由于目前该技术与当地的高速插秧机不配套,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待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26.
导管式水稻分秧栽植机构的秧苗运动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导管式水稻分秧栽植机构的最佳抛栽效果 ,对抛栽过程中的秧苗运动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实例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秧苗在分秧栽植机构抛栽过程中的运动由分秧段自由落体运动、沿导秧管壁的滑动和脱离导秧管的抛栽运动构成 ,导秧管边行抛栽性能最差。在初始参数确定后 ,影响抛栽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导秧管倾角α以及导秧管垂直高度h2 与秧苗脱离导秧管后的垂直落差h3 的分配比率。以获得最大抛栽速度为目标的参数优化结果为 :当α =4 8°时 ,抛栽速度达到最大 ,抛栽效果最好 ;各参数值为 :h2 =0 133m ,vz=4 4 6m·s-1,λ=75 1°,Hd=1 0 2m。  相似文献   
27.
反转旋耕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28.
主要介绍了1BMQ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主要参数、总体设计、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该机田间试验结果。该机采用弧形弯刀、多棱形耙辊、半封闭曲线挡土板、流线型空心平地板及自调压装置,其原理新颖、传动可靠、使用调整方面,可一次性完成水田地的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等多道工序,作业效果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9.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较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水稻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占有人员多,机械化水平低,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制约了我国的水稻生产。特别是千百年来传统的水稻插秧作业,作业条件最为艰苦,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农民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命,改革了农民千百年来曲背弯腰插秧种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0.
采用EEPA(Edinburgh elssto-plastic adhesion)接触模型模拟土壤耕作特性,探究颗粒球型对土壤离散元模型仿真精度及计算效率的影响。测定了室内土槽土壤的静态堆积角、轴向压力、耕作阻力、耕作堆积角等土壤特性参数,确定并优化了单球土槽土壤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建立土槽土壤-挖掘犁铲离散元耦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参数验证,耕作阻力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为1.70%。以13 mm为等效粒径确定了单球、双球、三球、四球等4种土壤颗粒的外形尺寸,采用单球、单球变粒径、双球、三球、四球、多球混合等填充方式建立了6种虚拟土槽,以耕作阻力、耕作堆积角、仿真时间为试验指标开展挖掘犁铲耕作过程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种虚拟土槽的耕作阻力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8%,能够满足耕作阻力模拟要求;耕作堆积角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2.32%~20.32%,单球变粒径、四球、多球混合等虚拟土槽耕作堆积角相对误差均小于10%;单球土槽挖掘犁铲耕作仿真时间约为80.44 min,受土壤颗粒填充数量、接触关系及颗粒球型等因素影响,其他填充条件下仿真时间均有显著增加。综合考虑仿真精度及计算效率,土壤耕作阻力模拟时虚拟土槽宜采用单球颗粒填充方式,耕作堆积角模拟时虚拟土槽宜采用四球或多球混合填充方式建立。该研究为土壤-机具互作离散元仿真的建模,EEPA接触模型的参数选择,颗粒球型及填充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