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坡位对植物种子散布、繁殖和土壤水、热与营养再分配等生态、水文方面各有差异,不适坡位使其生态功能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失衡生态结构。分析坡位对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其潜在的生态学过程、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合理规划不同坡位植被类型提供依据,对于荒漠化地区意义重大。采用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将浑善达克沙地坡位对小叶锦鸡儿空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坡上及平地部位,小叶锦鸡儿种群在小尺度上呈现高度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最终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在坡中及坡下部位,小叶锦鸡儿种群在小尺度上表现为均匀或随机分布;(2)根据冠幅、株高将小叶锦鸡儿分为大苗、幼苗,从坡上、坡中、坡下到平地,小叶锦鸡儿大苗灌丛沙堆与小叶锦鸡儿幼苗灌丛沙堆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随着尺度增大,这种关系逐渐减弱,最后表现为无关联。  相似文献   
22.
夏欣  宋维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4,(3):234-239+245
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对磷的吸附和释放特征在作物生长以及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磷的吸附和释放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总结了稻田湿地磷的输入与输出概况、梳理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的发展脉络、利用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作者群体以及追溯探讨磷的吸附和释放在稻田湿地中的主要研究热点与应用情况。结果显示,1992—2022年有关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有1 130篇文献,发文量整体趋势呈波浪式上升状态,大量学者对该领域愈发关注。对核心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发现,以上海海洋大学林伟健、詹艳慧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发文量居于榜首,但不同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可将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内容分为4类,主要涉及在磷形态分布、磷的吸附和释放的影响因素、土壤吸附和释放磷能力的评估以及利用数学模型探讨磷的吸附和释放过程4个方面。稻田湿地中磷的迁移转化与磷流失的环境风险问题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覆盖技术和生物炭的使用是今后的研究趋势,将成为大量学者重点研究方向。有关磷的吸附释放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发文量以及研究方向不断上升和扩...  相似文献   
23.
对元阳梯田水源区优势树种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对元阳梯田优势树种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拦蓄能力以及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为6.06~8.2 t/hm2,半分解层的枯落物储量绝大多数要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总厚度为6.1~8.8 cm,半分解层厚度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半分解层自然含水率要明显高于未分解层;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要大于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但是优势不明显,总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为132.1%~247.3%;枯落物总的有效拦蓄量为2.07~8.01 t/hm2,其中未分解层的有效拦蓄量要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层持水量与吸水速率随时间变化过程中,在0~2 h时间段内变化较大,浸水8 h后,持水量与吸水速率两者的变化曲线均比较平缓,变化幅度较小;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时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4.
 选用处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刺槐覆盖坡面的表层土壤,栽植刺槐幼林后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坡度对刺槐覆盖坡面和裸露坡面的产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降雨强度一定时,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增加,开始产流时间提前,径流的速度加快,树冠截留率减小,径流量增大,侵蚀量、含沙量增加;刺槐林树冠截留率与坡度的关系为I=29.556α-0.311(R2=0.9874);刺槐覆盖坡面侵蚀量与坡度之间的关系为W=0.116 84α3.005 9(R2=0.9795);同一坡度条件下,裸露坡面比刺槐覆盖坡面径流平均速度高15%~25%,径流量高15%~48%,侵蚀量高10%~117%,平均含沙量高55.5%~133.0%。  相似文献   
25.
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7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的月动态变化情况及林冠截留的水文生态效应。在一个观测期内林冠截留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在雨季林冠截留量明显增大,7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量的变幅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麻竹〉马占相思〉桉树〉勃氏甜龙竹〉混交林〉毛竹〉红竹。林冠截留量最大的是麻竹,最小的是毛竹,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麻竹(100.5ram)〉马占相思(62.4mm)〉勃氏甜龙竹(48.4ram)〉混交林(48.3mm)〉红竹(26.4mm)〉桉树(23.Omm)〉毛竹(10.1mm)。林冠截留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麻竹(18.70%)〉马占相思(11.80%)〉桉树(8.56%)〉勃氏甜龙竹(8.41%)〉混交林(8.07%)〉毛竹(7.42%)〉红竹(4.10%)。结果表明:林冠层作为截留降水的第一作用层,对阻挡雨水侵蚀,减小雨滴的溅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全福庄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氮浓度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元阳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元阳县全福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连续定位观测林地、村庄、梯田、河流4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3-N)和氨态氮(NH+4-N)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各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TN和NO-3-N浓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翌年2月,梯田和河流的NH+4-N浓度较高,且最大值均出现在5月,梯田中NH+4-N浓度的最小值出现在7月。(2)TN,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出村庄最高,其次为梯田和河流,最低为林地的分布特征。林地、梯田和河流中TN和NO-3-N浓度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变化规律,林地、梯田和河流中NH+4-N浓度呈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元阳梯田水源区优势乔木印度木荷的水分来源,为元阳梯田水源区水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元阳梯田水源区降水、地下水、印度木荷茎干水及土壤水的δD值,采用氢氧同位素技术结合IsoSource模型对印度木荷的水分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不同潜在水源及印度木荷茎干水的同位素特征,印度木荷林下土壤水的δD值在-172.73‰~-37.37‰,δ~(18)O在-23.27‰~-5.43‰;地下水的δD值在-71.35‰~-53.46‰,δ~(18)O在-10.67‰~-7.09‰;降水的δD值在-68.68‰~-53.46‰,δ~(18)O在-9.74‰~-7.09‰;印度木荷茎干水的δD值在-89.55‰~-50.15‰,δ~(18)O值在-12.78‰~-5.29‰。【结论】在5月、11月前期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地下水对印度木荷的平均贡献率高达60.7%,土壤水的贡献较小,说明在少雨的季节,印度木荷主要利用的是地下水,对土壤水的利用较少;7-8月降雨充足时,地下水与深层土壤水对印度木荷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总的平均贡献率地下水为41.9%,40~100 cm土壤水为19.12%。说明印度木荷对地下水有较强的依赖性,即使是在雨季有较强降水补给的情况下,在利用深层土壤水的同时,地下水仍是主要水分来源,为印度木荷提供较为稳定的长期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28.
祖厉河水沙特性及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祖厉河流域自1970年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至1989年底止,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2120k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648.43km2的20%。采用“水文法”、“水保法”、“水土流矢成因定量分析法”计算1970~1989年流域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效益,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3.15%、13.8%、10.41%。20年来,流域共减少入黄泥沙1.9亿t年均减少950万t。在1970~1989年实测年均减沙量2770万t中,人类活动影响的占27%,降雨减少影响的占73%。  相似文献   
29.
云南石漠化防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石漠化面积288.2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1 877.40 hm2的15.35%,分布在11个州市的65个县(区或市),其中以昆明、昭通、曲靖、文山、红河、丽江、迪庆、临沧、保山、大理等岩溶区分布面积最大。按石漠化程度划分,云南省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8.95万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36.49万hm2,强度石漠化面积为48.33万hm2,极强度石漠化面积为14.43万hm2。依据地形地貌、海拔及岩溶连片发育特征,云南省可分为4个主要岩溶区:①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区;②岩溶峡谷石漠化区;③中高山石漠化区;④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根据岩溶分区,提出了植被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0.
宋维峰 《甘肃农业》2003,(10):36-36
会宁县于 1999年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 ,经过 3年的实施 ,完成坡改梯 4435h ,修建混凝土集雨水窖7940眼 ,建成塘坝、淤地坝 11座 ,营造人工林 2 0 82h ,种植牧草 5 847h ,建苗圃 2 0h ,推广节能太阳灶 1.6万台。其主要做法是 :落实责任 ,强化组织管理 ;科学规划 ,注重综合治理 ;狠抓落实 ,严格推行“四项管理”机制 ;树立质量意识 ,建设精品工程 ;严肃财务制度 ,管好用好项目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