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面向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展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研究型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围绕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导向,从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专业探究性实验教学领域方面的改革和实践。通过生物技术专业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对生物技术专业前沿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32.
【研究目的】为获得多倍体小果型番茄材料,研究小果型番茄多倍体的特征特性。【方法】以番茄半栽培型亚种(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ssp.subspontaneum Brezh.)的5个小果型品种为诱变材料,用改良秋水仙素涂抹法进行多倍体诱变。研究秋水仙素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结果】小果型番茄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变异株性状表现为:苗期生长受阻,叶变厚、颜色深绿、叶形指数变小,花器变大,叶下表皮气孔器变大、气孔频度下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含量增加,花粉变大、花粉育性下降。四倍体番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复杂,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多种联会方式。【结论】5个小果型品种均获得了四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33.
以来自15个不同产地的150份苦参为材料,采用cp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不同产地苦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8对cpSSR引物共扩增出311个条带,检测出97.4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cpSSR引物扩增出17.28个条带。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5.4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39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535,多样性指数(h)为0.748,无偏多样性指数(uh)为0.83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86,PIC>0.5说明18对cp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不同产地的苦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山西武乡土河坪种质(THP)的I为1.600,Ne为4.786,其他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是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的苦参产地。居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苦参种质内个体间差异大,苦参种质内遗传变异率大于种质间的。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软件进行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均将不同产地的苦参分为2个类群,并且分类结果有明显的地理相关性。第1类群中的9个苦参种质主要来自山西、河北、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第2类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   
34.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抗逆应答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蛋白家族。为了挖掘金银花抗寒相关的WRKY基因,本研究基于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利用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和BioEdit对WRKY进行筛选及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筛选出的WRKY转录因子利用ExPASy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PSORT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NetPhos进行磷酸化位点分析并且利用MEME数据库对WRKY基因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运用MEGA软件对筛选的金银花WRKY转录因子基因和21个已知抗寒的WRKY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筛选的30个WRKY基因的蛋白为85~72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的范围为4.85到9.76。所有LjWRKY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只有LjWRKY6为稳定蛋白,其余均属于不稳定蛋白,所有蛋白均属于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LjWRKY所有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除LjWRKY23不具有Try磷酸化位点,其它所有氨基酸均具有Ser、Thr和Try磷酸化位点。LjWRKY蛋白比较保守,WRKYGQK没有发生任何变异,且包含三类WRKY转录因子。系统进化树发现,有12个WRKY基因与已知抗寒基因有同源性,推测其参与了金银花低温逆境下的反应。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筛选的WRKY基因,进行进一步的转基因验证,进而为植物抗寒分子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5.
硬实性是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研究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种子硬实性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测定苦参种子的硬实率及发芽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并从苦参中克隆得到SfHs1-1基因(GenBank:MK840-98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表明,苦参具有高硬实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种皮不断增厚,且栅栏组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克隆获得苦参SfHs1-1基因共1495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长1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预测SfHs1-1蛋白分子量为52267.15 kD,等电点为9.21,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和多个磷酸化位点,且具有一个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碱性磷酸酶D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fHs1-1蛋白与豆科狭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的PhoD亲缘关系最近.对苦参SfHs1-1基因的表达分析可知,该基因在茎、叶、种皮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初期表达量基本没有差异,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在第4周种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为苦参硬实性形成机制的探索及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6.
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7.
蔬菜多倍体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蔬菜作物利用多倍体育种已选育出了无籽西瓜和多倍体甜菜等多倍体类型的优良蔬菜品种,但多倍体育种本身的困难限制了多倍体育种的广泛应用,通过选择适当试材,采用新的诱变方法,扩大诱变范围以及与其他育种手段相结合,可克服多倍体育种的缺陷.正确认识多倍体育种,把蔬菜多倍体材料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和改良,更有利于多倍体蔬菜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8.
16种乌头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芸  乔永刚  吴玉香 《草地学报》2012,20(2):352-357
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16种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的亲缘关系,并计算物种间的核型进化距离,以期为该属的分类提供一个新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卷毛蔓乌头(A. ciliare DC.)与弯枝乌头(A. arcuatum Maxim.)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71),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029),亲缘关系最近;狭盔高乌头(A. sinomontanum var.angustius)与松潘乌头(A. sungpanense Hand.-Mazz.)核型似近系数最小(0.3531),核型进化距离最大(1.0411),亲缘关系最远;在16种乌头属植物中,二倍体物种与四倍体物种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核型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并不完全相符。本结果将为乌头属植物资源利用、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药用植物知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析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并进行显微摄影。结果:知母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x=22=16m+6sm。结论:11对染色体中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对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未发现非整倍变异和多倍现象,核型不对称上属于为“2B”。  相似文献   
40.
药用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与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国家"十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把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化进程、加快技术进步列为重大专项.另外中药的价值也不断的被世人所认识,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逐年增加,对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开发研究将取代原来的直接利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已成为必然.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已鉴定的约5000多种,常用的约500多种,需要量大、主要靠栽培的有250多种.建国以来,又有60多种贵重的和常用的药用植物由野生驯化为家种.由于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各种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影响了人工栽培药用植物在我国广大农村的推行.大部分药用植物都可利用种子繁殖,而且利用种子繁殖,繁殖量大,适合大面积的人工栽培.药用植物一般抗性较强,适应范围较广,相对而言,种子萌发是人工栽培中较困难的部分.本文将按照种子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常见的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种子处理技术以便生产中应用.这里所说的种子处理技术是相对于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而言的,并不是具体全面的种子萌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