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具有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已经被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并将蛹虫草作为药用菌开发利用,但蛹虫草作为一种食用菌品种在我国却鲜为人知,消费量极少。栽培者对蛹虫草的生理特性未深入了解,产业化栽培尚未具备成熟可行的操作技术,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笔者依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在总结蛹虫草药用机理基础上重点以产业化研究进展状况展开论述,提出解决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的几项对策,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宋金 《中国蜂业》2007,58(2):42
深山密林的草丛中,隐藏着一种伤人性命的小昆虫——草爬子。它的形状大约如红赤豆大小,一般颜色是土灰色像蓖麻籽似的,叮咬人吸足血后呈灰禇色,圆形。到深山的猎人与伐木工人都知道带毒的草爬子叮人非常厉害。虽然带毒液的草爬子只有少数,但对养蜂员来讲要非常警惕。  相似文献   
23.
以双孢蘑菇和莴苣为例,记录双孢蘑菇和莴苣采收时间、产量以及监测菇菜共生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结果表明,菇菜连棚的菇房冬菇结束日期比对照推迟8d,春菇较对照提前9d开始采收,提早15 d结束出菇,双孢蘑菇产量较对照增加0.77 kg/m2,增幅9.9%,莴苣采收上市日期大致相同,产量较对照增加0.33 kg/m2,增幅10.9%.一天中最低温度时,菇菜连棚菇房温度较对照提高3.16℃;日均湿度较对照提高12.33百分点;日均氧气浓度较对照提高1.37百分点;日均二氧化碳浓度较对照低28.41mL/m3.  相似文献   
24.
Bti菌液对古田山多菌蚊室内毒力测试及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的生物活性,将Bti在食用菌双翅目古田山多菌蚊的幼虫作毒力测定和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试4g/LBti菌液对古田山多菌蚊幼虫24h药效达59%,大棚药效试验中1.5g/L、2g/L的Bti菌液药后11d药效达到90%以上,持效期16d以上:  相似文献   
25.
随着食用菌设施化栽培的发展,对生产过程中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越来越重要。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设施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可通过互联网及GSM无线网络平台进行数据异地观测和管理,可全天候反应不同栽培模式下菇房环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6.
针对我国14个省的食用菌产区发生的双翅目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危害食用菌主栽品种的双翅目害虫以多菌蚊、眼蕈蚊、瘿蚊和蚤蝇为主,在不同的品种、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所表现出的危害各有不同。根据南北方菇房的种类,提出了"小环境控制+成虫诱杀"、"黄板监测+成虫诱杀+生物制剂"和"黄板监测+生物制剂+安全性药剂"三种途径来综合控制双翅目害虫对食用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27.
六种生物杀菌剂对平菇及杂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林  宋金俤  曲绍轩 《食用菌》2010,32(3):58-59
采用平板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测定了6种生物杀菌剂稀释1000倍后对木霉、黄曲霉、黑曲霉及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3种杂菌及平菇菌丝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生菌素对3种杂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大,5d后黄曲霉菌丝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木霉和黑曲霉菌落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43mm、11.83mm,其次为宁南霉素;宁南霉素和中生菌素对平菇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小,5d后平菇菌落直径分别为12.50mm和12.33mm。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和宁南霉素适合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28.
比较了化学裂解与酶裂解相结合法、氯化苄法、CTAB法、改良CTAB法、MP土壤试剂盒法和植物试剂盒法6种提取草菇培养料总DNA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A260/A280比值有较大差异,其中化学裂解与酶裂解相结合法提取DNA的产量最高,而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料DNA的产量最低,分别为(2372.72...  相似文献   
29.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3种薄膜(厚度为0.006 mm保鲜袋、厚度为0.06 mm密实袋和厚度为0.04 mm气调袋)的包装和不包装处理,4℃低温贮藏60 d,分析贮藏期间果实、果肉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密实袋可有效抑制芙蓉李整果果实和果肉的硬度下降,3种薄膜包装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果实总抗氧化能力,对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仅密实袋和气调袋可在贮藏后期减缓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