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沙棘挥发物释放量极少,在采集和测定过程中,本底干扰是影响其精确定量的关键因子。针对采样装置中连接管路气味物质对沙棘挥发物的严重干扰,本研究对五种不同产地、不同材质的连接管进行挥发物采集,并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国产食品级聚氯乙烯管(PVC)杂质峰最小,比较适宜采集沙棘痕量挥发物。在近自然状态下,壬烷、辛烷、3-甲基丁醇、戊醛、2-甲基丁醛、2-壬烯醇、2-苯甲酸叶醇酯为沙棘枝叶主要挥发物组分。该方法可以降低干扰、提高信噪比,为低释放型植物挥发物的采集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沙棘木蠹蛾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来自内蒙古、四川和宁夏的21个树种(品种),其中包括15个沙棘种(品种),集中种植在宁夏彭阳,采用笼内人工接虫和野外自然感虫试验,观察了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以本地感虫树种中国沙棘作为对照,将其分为4个级别:1)拒产卵树种(柳叶沙棘、云南沙棘、榆树、桃树、苹果和杏树);2)低产卵树种(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霞光、棱果、肋果、太阳、沙枣和梨树);3)高产卵树种(浑金、乌兰格木、优胜和楚伊);4)喜产卵树种(橙色和阿亚甘卡)。此外,沙棘木蠹蛾在植株树干上的产卵高度、产卵方向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产卵高度与植株地径正相关,产卵方向以南面居多。  相似文献   
33.
北京奥运期间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关监管库是包装货物进入我国境内的重要集散地,为有效监测北京奥运会期间外来有害生物随各种包装材料侵入我国,作者于2008年6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利用昆虫引诱剂和黑光灯监测的方法,对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昆虫种类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监管库区共有昆虫211种,隶属于11目、64科;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种类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6%、22%和9.5%;单科种类最多的是鳞翅目的夜蛾科和螟蛾科,其次为鞘翅目中的步甲科、瓢甲科和鳃金龟科,它们共同构成了监管库区的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和大青叶蝉的种群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65%和2.54%,是监管库区的优势种。同时,监测中还发现了进境植物一类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检疫对象家茸天牛,但其种群数量均较少。研究结果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监管库区有害生物的发生,阻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避免首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沙棘木蠹蛾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0 :0 0— 0 :0 0诱蛾量占日诱总量的 94 2 % ,1日龄处女雌蛾诱蛾量最多 ,随着处女雌蛾日龄的增加 ,诱蛾数量下降 .雌蛾腹部性腺体粗提物具有引诱雄蛾活力 ,交配雌蛾不再具有引诱雄蛾能力 .雌蛾的求偶暗期为 1~ 2h .沙棘木蠹蛾性诱特性符合蛾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5.
昆虫为了生存繁衍均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遭受冬季寒冷低温的侵袭。阐明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昆虫耐寒性的类型、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耐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 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 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 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 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沙棘木蠹蛾AFLP引物筛选及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以沙棘木蠹蛾幼虫为材料,用改进的SDS-蛋白酶K法获得了高质量的符合AFLP分析要求的基因组DNA。通过对AFLP试验过程中的酶切 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沙棘木蠹蛾AFLP分子标记体系,获得了清晰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系统以酶切 连接2~4 h, 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Mg 2+浓度为1.5 mol/mL的选择性扩增效果最好。进一步利用该反应体系从80对E+3 /M+3选择性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谱带清晰的引物组合。该研究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开展沙棘木蠹蛾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为查明脐腹小蠹的寄主白榆的挥发物成分,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健康和受害白榆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吸附—热脱附法收集的健康白榆树干的挥发物成分有34种,其中,烷类占54.9%,醛类约占12.2%,烯类占9.9%,醇类占9.5%;正戊烷萃取法提取的健康白榆树干韧皮部的挥发物成分有23种,其中,烷类占71.9%,烯酸占9.91%,茚8.35%,醇类占3.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健康白榆树干韧皮部的挥发物成分有19种,其中,烷类占90.17%,醇类占9.44%;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受害白榆树干韧皮部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酸类占74.28%,烷类占16.41%.该结果为脐腹小蠹确定寄主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害虫.为研究利用其性信息素防控六星黑点豹蠹蛾,在光周期L∶D=14∶10、温度19-32℃、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对雌蛾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腺体提取法和瓶内收集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日龄在同一时辰、同日龄在不同时辰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然后测定雄蛾触角对各种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以雄蛾对腺体提取物的EAG值表示性信息素的产生量,对瓶内收集物的EAG值表示释放量,检测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雌蛾求偶均发生在暗期;雌蛾求偶率与日龄有关,其中2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平均为86.7%;不同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均在进入暗期4-6h期间;随着虫龄的增加,求偶高峰期前移.雌蛾羽化当晚体内即可产生性信息素,并且向体外释放,但量较少;2日龄雌蛾产生和释放的性信息素量最大;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从进入暗期后逐渐增加,在暗期5h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雌蛾释放性信息素从暗期4h开始,至暗期6h释放量最大.通过林间处女雌蛾诱捕试验证明了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求偶行为与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在时辰节律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设计轻量级神经网络,使用声音识别技术构建钻蛀振动识别模型,自动识别双条杉天牛和臭椿沟眶象幼虫蛀干取食振动,为提高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接双条杉天牛、臭椿沟眶象幼虫木段中嵌入AED-2010L便携式声音探测仪的SP-1L压电式传感器探头,使用录音笔以音频格式记录钻蛀振动信号。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声音信号经端点检测、时间规整操作后,计算对数梅尔声谱作为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和识别的数据集。由于钻蛀性害虫取食振动脉冲持续时间短,数据量远小于图像,为避免模型出现过拟合,设计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Insect Frames,网络包含4层3×3卷积,全连接层前接全局平均池化进一步降低网络参数量。使用不同的中间层特征维度和降维方法,实现4种网络变体结构Insect Frames_1—4。【结果】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钻蛀振动识别方法可有效监测早期虫害的发生,较准确地识别害虫种类。利用Insect Frames_1—4模型,对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信号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均达90%以上,CPU上平均识别时间为0.1~1.3 s。Insect Frames_2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5.83%,较广泛用于虫声识别的高斯混合模型提高34.2%,较传统重量级神经网络Res Net18提高6.94%,时间效率提高171.1倍。【结论】将神经网络和声音识别技术用于幼虫钻蛀振动的自动化侦听,具有高效、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可提升林业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