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93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70篇
  111篇
综合类   643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479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回顾2011~2018 年我国大葱年均价格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对2018 年全国大葱价格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主产省大葱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供求关系、气候条件和生产聚集等是导致大葱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大蒜产业是山东、江苏等地的主导产业之一,是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2018年5月以来大蒜滞销严重,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该研究就大蒜滞销问题走访了山东、江苏等大蒜主产区的种植合作社、加工贸易企业、销售市场、种植户、经纪人和科研院所,了解产销状况、市场行情,分析认为大蒜滞销是一定时期大蒜供大于求的市场表现,也是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冲突的体现。为化解这一矛盾,提出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为全面了解苹果基因组中热激转录因子(Hsf)的序列特征及进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苹果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出50个MdHsf基因,并对其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特征、表达情况以及选择压力进行详细分析。系统发育与序列分析显示:与拟南芥和水稻相似,50个MdHsf基因可分为A、B、C 3个亚族;2个或多个MdHsf基因位于同一个末端进化支,说明该基因家族在苹果中发生了物种特异性扩增;尽管MdHsf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和长度变异较大,但其蛋白的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这可能与功能约束有关。基于EST数目,可推知:除了MdHsfA2a和MdHsfA3a/b/c等14个基因没有相应的EST外,其余72%的基因都有转录活性。选择压力检测和结构建模分析显示:在36个MdHsf蛋白的选择压力检测中,位点模型未鉴定到正选择位点的存在;而在显著水平下(P0.05),分支-位点模型在d和e进化分支上,共检测到5个正选择位点,它们是28R、30L、35D、51M、67V,其中28R和30L位于Hsf结构域中,35D、51M和67V位于Hsf结构域之外,这说明除了MdHsfA4d/e和MdHsf C1a/b发生快速进化外,其他成员受控于纯净选择,具有高度保守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苹果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热激转录因子,其蛋白的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具有较高保守性,大多具有转录活性,在进化上该家族受纯净选择主导。  相似文献   
64.
以呼伦贝尔市蒙拓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9YG-1.3型圆草捆打捆机为样机,针对其控制部分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草捆边缘布网太松、操作繁琐及需人工手动计数等问题,运用昆仑通态MCGS编程软件和Keil u Vision4软件,设计了一款以单片机系统为控制核心,以MCGS触摸屏为人机界面,配备各种相应传感器和控制输出硬件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人机监控界面,实现了对捆草机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试验结果表明:本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捆草机的灵活布网问题与计数问题,并可以实时进行停车、开仓门、关仓门与报警声亮提示,提高了捆草机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了减氮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肥力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能明显提高烟株各生育时期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烟叶产量提高172~586 kg/hm~2,产值提高8927~21357元/hm~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中、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除处理T5(众邦)外,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钾含量提高幅度为分别为0.12~0.53、0.03~0.41和0.14~0.65个百分点。不同生物菌剂间相比,以处理T4(人元)和处理T2(时科)在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6.
为探索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无损诊断方法以及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以 4种不同施氮水平的“中嘉早 17”水稻分蘖期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简称顶三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叶片的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350~ 2500 nm)内的光谱数据,对所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噪声及量纲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数据降维至 22维,同时分别选用基于网格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曲线走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施氮水平下 780~ 1 300、1 400~ 1 850及 1 900~ 25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存在一定的差别;2)优化参数后的 SVM模型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相比,其训练集与测试集分类识别效果都要优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其中,以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 SVM模型识别分类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99.375%、98.750%,测试集的4种施氮水平(施氮量从低到高)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100%、95%、100%和 100%。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很好地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定性诊断研究。为快速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精确施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甘肃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率极低,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甘肃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调查和研究表明,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为了合理利用甘肃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8.
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44-643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SARS冠状病毒(SARS-CoV)表面的主要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144-643的基因片段(nt430-nt1929)克隆入表达质粒pET-28b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144-643蛋白分子质量为55 ku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中。ELISA及Western blot证明,S144-643可以与SARS康复病人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以诱发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因而证明原核表达的S144-64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9.
提出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状况,分析得出人为破坏、草地超负荷利用、草地鼠虫害频繁发生、草地群落物种数减少、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不合理的开矿、草地保护、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了甘肃省草地资源的日益退化。最后指出要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必须从以下七个途径入手,既①强化宣传教育,依法管护草地资源;②科学规划,分类指导;③规模种植,加快人工草地建设;④加强围栏封育;⑤大力实施草地改良;⑥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和建设草地资源;⑦从空中要水。这将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
免耕对东北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免耕措施下黑土总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动态变化,以及免耕对团聚体结合碳和总有机碳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为筛选出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质量影响的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NT)、秋翻(MP)和垄作(RT)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0~30 cm)黑土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年的NT处理并没有增加耕层有机碳(SOC)平均含量,但显著增加了表层(0~5 cm)的SOC含量,增加量为2001年的9.9%。NT试验前后,黑土总有机碳和>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变化趋势一致,总有机碳除在表层(0~5 cm)变化显著外,其它土层变化均不明显,但>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各层均有显著变化,说明>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对耕作方式的响应较总有机碳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NT处理下黑土总有机碳与>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黑土>1 000 μm级团聚体可以用于评价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肥力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