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茶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正竹  宛晓春  施兆鹏  夏涛 《茶叶科学》2003,23(1):77-78,81
业已证实,茶鲜叶中大量存在以单萜烯醇、芳香族醇和脂肪族醇为配基的b-樱草糖苷和β-葡萄糖苷,这些糖苷类物质水解后释放出的挥发性配基是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果香的重要来源之一[1]。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槠叶种茶树鲜叶中存在键合态的橙花醇[2],橙花醇具有青甜的橙花-玫瑰香,是茶叶香气组分之一。本文对槠叶种茶树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 1 研究方法 1.1 茶鲜叶中可能存在的键合态香气的酶解判断方法 槠叶种茶树(Cam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cv. Zhuye)1芽2叶鲜叶,微波炉固定后,干燥磨碎。取25 g茶样用SDE (连续水…  相似文献   
52.
绿茶粉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150只311日龄罗曼商品蛋鸡,在试验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绿茶粉,探讨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绿茶粉对蛋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有一定改善,随着添加量增加,蛋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蛋鸡产蛋率未有明显的提高。日粮中添加2000mg/kg、4000mg/kg的绿茶粉对蛋鸡血脂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和铁、锌、钙、磷、钾等多种元素。它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收缩平滑肌、降血糖及解热等多种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眼底病、突发性耳聋、偏头痛等。除此之外,国内外对葛根淀粉也进行了开发利用,但一直没有形成系列产品,且制药和淀粉生产过程相互分离,影响了葛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4.
茶叶加工对茶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研究黄大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黄大茶加工过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定性分析、鉴定茶叶挥发性成分,构建黄大茶加工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以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对黄大茶加工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0种,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杂环类和醛类化合物是黄大茶挥发性成分的主体部分,且杀青之后,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初烘之后呈现显著性增加,而醇类及酮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在初烘之后显著性降低(P0.05)。具花香的氧化芳樟醇只在初闷之前的样品中得到鉴定,在鲜叶中的含量最高,达21.98%,而1-辛烯-3-酮及苯乙酮只在初烘之后的样品中得到鉴定。通过GC-IMS的指纹图谱可知,苯甲醛、2,5-二甲基呋喃、糠醛及二甲基二硫等挥发性成分构成了经"拉老火"工序的黄大茶的特征峰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主成分分析能够将黄大茶加工过程样品进行区分,表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可为黄大茶加工过程的判别区分提供可能。相较于传统的茶叶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研究结果提供一种新的茶叶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方法,同时为茶叶加工过程监测及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陶瓷膜过滤茶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声波浸提茶汤进行陶瓷膜过滤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膜通量下降很快,后期趋于稳定.使用0.2μm的陶瓷膜对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截留率较小,对蛋白质和果胶的截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6.
黑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酶系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确定黑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得高产原生质体,其浓度可达3.0×106个/mL,再生率达25%以上。并于欧林巴斯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了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7.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 h~14.0 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 h~13.8 h。  相似文献   
58.
为了寻找植源性杀线虫活性材料,利用Bursaphelenchus xyluplilusMeloidogyne incognita 作为室内离体生测目标,测定了油茶籽饼等植物材料的杀线活性,以及茶皂素制剂和油茶籽饼对作物根结线虫的盆栽和大田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籽饼、茶果皮和茶籽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10 mg·mL-1,作用72 h,B. xyluplilus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作用48 h,油茶籽饼和茶籽粗提物对M. incognita达到中强杀线活性,其毒力有明显浓度效应;茶皂素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良好盆栽防效,用茶皂素 (有效含量) 1.5和0.75 g·kg-1处理盆土30 d后,番茄的根结和M. incognita 2龄幼虫(Juvenile 2, J2)均下降,对番茄苗期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在瓜蒌出苗前1周,沟施油茶籽饼,用量2.5 t·hm-2时对大田瓜蒌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效,显著抑制土壤中J2的增殖,对瓜蒌的挂果数和果径有一定的增加。该文首次报道油茶副产物对作物线虫病害的盆栽和田间防效,为直接利用油茶籽饼或茶籽等防治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选择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龙井4种非发酵茶和祁门红茶、普洱茶2种发酵茶,分别按1%和2%添加量加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捞取7尾试验鱼,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然后降低水位,对每箱剩余的23尾试验鱼进行3d的拥挤胁迫,再每箱随机捞取7尾测定肝脏组织的3项指标。结果显示:龙井(1%、2%组)在胁迫前可显著提高GSH含量,霍山黄芽(1%、2%组)和祁门红茶(1%组)在胁迫后提高GSH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胁迫前,所有茶叶都不能提高GSH-Px活力;胁迫后,1%屏山炒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组和2%霍山黄芽、龙井组可使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龙井(1%组)在胁迫前能够显著提高GR活力;胁迫后,多数1%组能显著提高GR活力,2%组中,霍山黄芽和龙井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叶可提高GSH含量以及GSH-Px与GR活性,这种提高主要是在胁迫后体现出来,其中霍山黄芽、龙井和祁门红茶的效果更为明显;2种添加量中,1%添加量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0.
培养基中添加相关外源物对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井43的嫩叶等为材料,考察在培养基中添加茶氨酸合成前体物、代谢中间物及NO供体硝普钠对愈伤组织中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水培苗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硫酸铵对茶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25 mmol/L的盐酸乙胺可促进茶氨酸的合成,特别是在培养的第6~12天,愈伤组织中茶氨酸的含量增加明显,培养至第12天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