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顺序输送的水力特性模拟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宫敬  于达 《油气储运》1992,11(2):1-4,25
  相似文献   
72.
含二氧化碳天然气集输管道管材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二氧化碳腐蚀对地面集输管道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表明,分压、温度、流速等是影响二氧化碳腐蚀的重要因素.通过设计研究和现场应用实践,初步获得了二氧化碳酸性天然气田集输管材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3.
在长52 m、内径25.7 mm的不锈钢管水平环道上,研究了液相粘度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5种流型:气团流、分层流、分层波浪流、段塞流、波浪流.在气、液折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随液相粘度增大,气团流的长气泡增长,分层流和段塞流的液膜高度减小,段塞频率增大,波浪的平均液高和振幅增大,波浪的速度和频率减小.绘制了不同液相粘度下的气液两相流型图,当液相粘度不小于20 mPa·s时,未观察到分层波浪流;随液相粘度增大,分层流的区域逐渐减小,气团流向段塞流的转换边界向小气速方向偏移,生成波浪流的边界向小液速大气速方向偏移,且更易形成段塞流.使用T-D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当液相粘度相对较大时,该模型不适用于本实验条件下的流型计算.  相似文献   
74.
史博会  钱亚林  王华青  孟繁春  宫敬 《油气储运》2012,31(3):188-192,247
单纯依赖仪表监测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无法直接获得天然气的含水量信息。基于SRK状态方程编制了天然气含水量/水露点的计算软件,将其应用于中亚输气管道投产初期气质含水量的计算,其结果与文献数据基本吻合,预测含水量的最大绝对偏差低于3mg/m3,预测水露点的最大绝对偏差低于0.5C。应用该计算软件确定了在投产初期双气源之一气质不达标的情况下,保证中亚输气管道进口气质达标的双气源合理掺混输量比范围为0.26~0.57。经现场应用验证,在此掺混输量比范围内输气,能够满足中亚输气管道气质运行安全,无液体析出。  相似文献   
75.
王丹  宫敬  康琦  石国赟  杨居衡 《油气储运》2019,(9):1072-1080
针对深水天然气-凝析液生产系统的流量调和问题,采用主从式-粗粒度混合并行遗传算法(Hybrid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HPGA)求解得到单井流量估计值,以弥补传统遗传算法(Simple Genetic Algorithm,SGA)计算耗时长的缺陷。HPGA基于多核PC集群的分布式储存,通过线程和进程两级并行实现;节点内部使用主从式并行模型(Master-slave Genetic Algorithm,MSGA),在多节点上应用粗粒度并行模型(Coarse-grained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CGGA)。以某气田两井生产系统为例,通过对比HPGA、MSGA及SGA的计算时间和计算结果,研究HPGA在虚拟计量应用中的并行性能。结果表明:HPGA的并行效率和加速比占线性加速比的比例均在70%以上,计算时间显著缩短,且流量估计误差降低,满足工程运行离线分析的需求。同时,研究了加速比和并行效率随进程数和种群数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并行开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长输天然气管道水合物形成条件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鹏  宫敬 《油气储运》2000,19(8):10-13
长输天然气管道在含有游离水并满足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易形成水合物,给出了水合物形成的必备条件。分析了陕京输气管道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结合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预防水合物形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7.
乳化含蜡原油沉积层含水是油水两相管流蜡沉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冷指、环道沉积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乳化原油蜡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油相体积含水率、分散水滴粒径等因素的影响。综述了乳化原油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讨论了含水对沉积层含蜡量、流变性的影响,列举了当前主流的乳化油水体系蜡沉积预测模型及方法,并展望了今后含水乳化原油沉积机理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海含蜡原油混输管道的设计、运行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已基本建成投产,未来有可能增设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并行敷设的输气管道。在并行敷设的管道间建设跨接管道,使管道之间互联互通,可提高系统可靠性,但同时也会由于建设跨接管道所增加的焊点导致泄漏频率增加。为了分析不同并行管道跨接阀室设置方案对发生断管事故管网的影响,得到跨接设置的最优方案,利用SPS软件建立带有跨接管的输气管道数学模型,对并行管道断管事故工况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双管跨接的管道系统供气可靠性明显高于单管跨接,且两座压气站间设置一座跨接阀室的方案性价比最高。建议站间的中间阀室设置跨接,采用阀前、阀后均设跨接管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经济合理,可以有效提高管道事故应急调配能力。(图7,表8,参24)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根据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研究成果建立的完整性维护决策系统.该系统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决策分析,制定适合的维护措施,并在维护策略实施后依靠再次风险评价进行效果监测.将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失效模式分为穿孔、断裂、凝管和设备故障四大类,并分别针对腐蚀穿孔、裂纹导致断裂和凝管风险,应用结构可靠性原理和断裂力学建立了风险概率及后果评价模型.同时,还针对打孔盗油、外力破坏导致断裂等模糊性较强的失效模式,应用模糊影响图技术建立了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制定了风险可接受标准.应用研究成果对国内某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给出了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严重段塞流预测模型,建立了满足质量和动量守恒的描述混输立管系统内部周期性流动的一维瞬态流动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及OLGA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立管底部弯头处的压力值变化趋势及段塞周期等参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结果与OLGA软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在工程可接受范围之内,说明该模型能够对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进行较准确的数值模拟,可为海洋立管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