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1.
三相流动条件下的油水混合物粘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生  宫敬  吴海浩  管志伟 《油气储运》2011,30(2):107-110,116,76,77
利用气液两相流压降规律相关式预测油气水三相流压降的关键是油水混合物粘度的预测。采用即时取样方法,在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实验测量了流型、气液速、含水率对油水混合物粘度的影响,得到了水平管内油水混合物粘度的变化规律:波浪流的油水混合物粘度大于段塞流,而段塞流的油水混合物粘度大于分层流和气团流。随着折算气速和折算液速的增大,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增加。反相前,随着含水率增大,混合物的粘度变化范围增大;反相后,随着含水率增大,油水混合物的粘度降低。随着截面高度的增加,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增加。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24.9%~0.93%,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2.
多相混输管道蜡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纪淼  宫敬  张宇  王鹏宇 《油气储运》2011,30(4):241-248,233
海底管道蜡沉积已成为石油工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流动安全保障问题。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蜡沉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有关多相流动蜡沉积机理、多相流动蜡沉积实验装置和多相流动蜡沉积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建立在"剪切剥离"作用基础上的"老化"蜡沉积机理;介绍了冷板实验、冷指实验、旋转圆盘实验和环道实验装置,着重分析了环道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介绍了Singh模型和Hernandez模型,在其基础上对油气和油水两相蜡沉积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根据多相蜡沉积的研究现状,提出多相管流蜡沉积问题的研究应从蜡沉积机理入手,通过实验寻求多相混输过程中影响蜡沉积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多相流动的规律,建立不同流型下的蜡沉积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83.
析蜡点和溶蜡点是表征原油析蜡过程的重要参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溶蜡点比析蜡点更接近于固液相平衡点。参照原油析蜡点的测定方法,分别利用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大庆原油的溶蜡点,并与相同温变条件下测定的析蜡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流变仪测得的溶蜡点比析蜡点高12℃,利用DSC测定的溶蜡点比析蜡点高18℃;根据2种仪器的测量原理,利用DSC实验测得的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4.
管输原油沥青质沉积机理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对沥青质沉积过程的认识,总结了静态条件下的沥青质沉淀、聚集和沉积模型,指出了沥青质静态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范围,介绍了沥青质沉积模型在单相管输中的应用。由于多相混输管道中的流体流动状态变化和沥青质沉积与体系温度、压力、油气组分等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因而,不同于静态沉积和单相流管道,多相混输管道沥青质沉积需要考虑输送过程中的动态多级沉积过程和流型改变对沉积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静态沥青质沉积模型运用于多相混输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范慕炜  宫敬  伍阳  邓涛 《油气储运》2015,(4):343-348
随着我国管道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清洁能源的不断推广,天然气的需求量及供气要求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管网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现有管道完整性管理与管道可靠性的关系,总结了部分国家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评价的发展概况,对比了部分具有明确代表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可靠性设计方法及标准规范,评述了我国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评价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主流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与原理,初步探讨了当前可用的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难点,为深入开展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严重段塞流预测模型,建立了满足质量和动量守恒的描述混输立管系统内部周期性流动的一维瞬态流动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及OLGA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立管底部弯头处的压力值变化趋势及段塞周期等参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结果与OLGA软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在工程可接受范围之内,说明该模型能够对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进行较准确的数值模拟,可为海洋立管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宫敬  穆虹 《油气储运》2004,23(6):38-41
通过三种高粘度油品的油水水平管流试验,对各种流型的压降规律进行了研究,以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建立了有效粘度的经验相关式,并通过含有有效粘度与混合流速的压降公式估算各流型的管路压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稠油和水的两相流研究.提出应建立有效粘度的理论预测模型,使高粘油与水的两相流的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根据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研究成果建立的完整性维护决策系统.该系统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决策分析,制定适合的维护措施,并在维护策略实施后依靠再次风险评价进行效果监测.将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失效模式分为穿孔、断裂、凝管和设备故障四大类,并分别针对腐蚀穿孔、裂纹导致断裂和凝管风险,应用结构可靠性原理和断裂力学建立了风险概率及后果评价模型.同时,还针对打孔盗油、外力破坏导致断裂等模糊性较强的失效模式,应用模糊影响图技术建立了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制定了风险可接受标准.应用研究成果对国内某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给出了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89.
天然气管道设计输气规模的确定既要考虑气田资源情况、生产能力,又要考虑天然气利用市场的需求、用户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所替代能源的经济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等。根据国内外长距离输气管道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天然气管道设计输气规模预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依据需求定理,针对不同的天然气管输价格确定不同的管道设计输量,进一步考虑了不同用户用气不均衡性对管道设计输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成品油管道优化运行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敬  储祥萍 《油气储运》2000,19(10):22-25
在管道输送成品油过程中,流量随时间而变,某时刻管道的输量将由各站间供能(开泵方案),耗能(沿程阻力)及高程来决定,随着混油段的移动,管内输量必然会发生变化,长输管道是在泵机组某种组合方式下运行,在一段时间内,管道全线存在有一个最优泵组合及其运行参数。通过对成品油管道运行系统的分析,建立了成品油管道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对成品油管道系统的运行方式,设备组合及工艺参数的优选,确定能耗最低的运行工况,达到成品油管道优化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