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猪瘟灭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采用IHA试验方法,对经猪瘟灭活疫苗免疫的猪抗体产生的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其首次免疫抗体增长幅度与母源抗体呈负相关,但其抗体水平与免疫次数呈正相关.主要免疫的抗体效价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而与首免日龄无关.攻毒结果表明:当IHA<6log2时,仅能抗死亡;当IHA≥7log2时,可抗感染.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禽流感H5N2亚型毒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与优质矿物油佐荆混合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抽取其中三批,接种28日龄非免疫鸡100羽,4天后检测抗体,以后每隔1周或2周采血检测H5亚型HI抗体,并于抗体水平为2log2、4log2、6log2左右时攻毒。结果表明,免疫后4天即能检测出抗体,之后逐渐上升,至第5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且较稳定,然后缓慢下降,110天后抗体降至临界值以下。攻毒结果表明,能使鸡抵抗强毒攻击的抗体临界值为6log2。  相似文献   
13.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头发病率在20~60%之间,死亡率可达80%以上。几年来,在门诊遇到的这样的病例较多,经济损失较大,甚至整窝死光。一般仔猪出生24小时内最易感染本病,多于出生后3~7天病。仔猪黄痢多发在1周龄内的仔猪间,7日龄以上发病不多见,1~3日龄最为多见。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高。现就一养殖户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瘟抗体消长规律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IHA实验方法监测猪瘟灭活疫苗免疫的猪抗体产生水平,并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其首次免疫抗体增长幅度与母源抗体呈负相关,但其抗体水平与免疫次数呈正相关。主动免疫的抗体效价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但与首免日龄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禽脑脊髓炎(AE)、鸡痘(AP)二联活疫苗的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自制3批二联活疫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接种10倍剂量疫苗后精神、食欲及发育均正常,临床表现和剖检均无异常;AEV YBF02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EID50,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 EID50;3批疫苗AEV YBF02株的病毒含量均≥103.2EID50/羽份,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病毒含量均≥103.4EID50/羽份,攻毒后保护指数为89~100。试验表明,自制二联活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用于预防禽脑脊髓炎和鸡痘。  相似文献   
16.
从12份鸡滑液囊支原体临床病料中分离到5株支原体,经形态特性、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5株支原体均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活菌计数结果表明,HN3株菌液的活菌数相对较高,为109CCU/m L;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株鸡滑液囊支原体对45日龄SPF鸡的发病率为50%~90%,HN3株毒力相对最高,为9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猪群中猪瘟病毒(CSF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采用RT-PCR方法,对2012—2018年收集到的79份临床疑似猪瘟病例组织样品,进行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扩增与序列测定,对获取的59个CSFV 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并构建了遗传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7株CSFV属1.1亚型,其中有3个毒株的E2基因与疫苗株E2基因几乎一致,提示这7个毒株可能来自疫苗毒或为类疫苗毒株;SDJZ-15株归属2.1b亚型,其 E2基因推导氨基酸仅A51(丙氨酸)突变为V51(缬氨酸);其他51个毒株属2.1d亚型,与2型CSFV的 E2基因主要抗原区(28~90 aa)氨基酸序列相比发生了4处突变,总体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2.1亚群中的2.1d分支CSFV是山东省当前的优势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肉鸡呼肠孤病毒分离株致病与基因组变异情况。2017年从山东潍坊地区跗关节肿胀、出血严重商品肉鸡中收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电镜观察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商品肉鸡;设计18对引物对分离株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将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1133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命名为WF17),回归商品肉鸡能完全复制出临床症状,并能从试验鸡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该分离株基因组完全符合禽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主要抗原σC蛋白基因与台湾918株最接近,相似性为92.7%,与S1133株的相似性只有55.9%。WF17株与S1133株的抗原相关指数(R值)只有0.19。目前以S1133株为主的商品化疫苗无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产生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鸡新城疫病的流行情况及疫苗的应用现状,概述了灭活疫苗、活疫苗及基因工程苗等主要的鸡新城疫疫苗研究及应用现状,旨为鸡新城疫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的疑似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了进一步的鉴定。鸡胚盲传至第5代时开始出现死亡和侏儒胚,胚体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电镜观察可见80~120 nm的病毒粒子;分离病毒在鸡胚上可干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本身也能被AEV病毒所干扰;SF5株分离毒与部分标准IBV毒株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与Ark99株有部分交叉保护;经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定名为SF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