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4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烤烟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膜脂过氧化及其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延长,叶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烘烤48h和72h后,两种酶先后失活,MDA积累达最大值,证明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处理以高温快烤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慢烤最低。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膜脂过氧化的作用比定色期不同升温处理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2.
烤烟调制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烤烟调制初期及变黄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调制初期和变黄过程中用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对烟叶进行适当处理均能降低TSNA的含量。其中以在烟叶完成变黄后进行微波处理90s最为明显,总体来说,在烟叶变黄后对烟叶进行微波处理效果优于对鲜烟叶进行处理,然而微波处理对总氮、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太赫兹(THz)射线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重要的进展。简要介绍了THz射线的特性及其应用。THz射线在生物学、医学以及其它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提出了它在烟草化学方面新的应用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对不同烘烤工艺的品质响应差异。以云烟97、K326、NC71、NC102和NC297品种的中部叶为供试材料,使用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和NC297烘烤工艺分别在2座烤房内进行烘烤,通过分析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判断不同烤烟品种对烘烤条件的响应差异。在T1处理工艺下,云烟97的均价最高(22.47元/kg),NC102和K326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较充分,评吸得分以K326最高(66.33分);T2处理工艺下,K326的均价最高(23.63元/kg),NC297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率均较高,其评吸得分也较高(65.17分)。因此,通过适当调整烘烤工艺可提高云烟97和K326的内在质量,并保持其经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对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优化与改进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以现行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对照(CK),研究了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即增加35℃和60℃稳温时间,低温65℃干筋)对中、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烘烤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在该工艺下得到了较为突出的改善,其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36.93%、24.66%、52.48%、92.18%、64.78%。该工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质量,但是对中部烟叶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一般。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典型浓香型产区烟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8个典型浓香型烟叶产区(安徽皖南、广东南雄、河南许昌、河南漯河、河南南阳、湖南浏阳、湖南郴州、山东潍坊)X2F、C3F和B2F等级的烟叶,共计72个烤烟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派生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和钾氯比几个方面,安徽皖南、广东南雄、湖南郴州和湖南浏阳4个南方浓香型烟区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较高,糖碱比与钾氯比较大,河南许昌、河南漯河、河南南阳和山东潍坊4个黄淮烟区与之相反;安徽皖南、广东南雄、湖南郴州、湖南浏阳产区钾氯比适宜,河南许昌、河南漯河、河南南阳、山东潍坊产区糖碱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烟叶烘烤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烤烟烘烤耗能情况,并从烤房的转型、烤房配套设备的改进、烘烤工艺、新型能源燃料和技术的利用等方面综述烟叶烘烤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抓住机遇进行烤烟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及相关机制、体制的创新;提高烤烟节能科研力度;建立大型的专业化烘烤工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并向集约化方向转型;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水利能等,同时将红外线等物理干燥技术应用于烟叶烘烤中,以实现烘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和壳聚糖对烤烟生理特性及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和壳聚糖对烤烟烟叶质体色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异以及对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氨基酸处理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脂氧合酶(LOX)活性较高,壳聚糖处理影响不显著;氨基酸处理的烟叶致香物质均比壳聚糖处理和CK高,尤其是对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影响显著,增幅分别达到20.9%、23.1%.壳聚糖对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有较大提高,增幅为17.6%.从整体上看,氨基酸处理调整了发育后期质体色素组分比例和相关酶类的活性,对烟叶香味品质的影响效果要好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烤房装烟密度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军  李伟  武圣江  贺帆  刘冲  宫长荣 《作物研究》2011,25(5):473-476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设低密度(3 000 kg/炕),中密度(4 000 kg/炕),高密度(5 000 kg/炕)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的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2)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烟碱、水溶性总糖含量也有所降低,显著提高钾含量,而氯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变化不大;中密度处理的大部分品质指标较好,化学成分更加协调。(3)增加上部烟叶的装烟密度能够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量,尤其以中密度最为明显,较低密度增加14.64%。可见,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能够提高上部烟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喷施微生物制剂后上部烟叶蛋白质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制的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前期喷施微生物制剂3种处理:40U/g中性蛋白酶(处理①)、40U/g的∞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处理②)和30U/g特制的发酵液(处理③)对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在上部烟叶烘烤前12h喷施一定剂量的特制烟草发酵液、中性蛋白酶以及中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以处理②和③的效果较好;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但各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就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而言,处理①和③的效果较好,但处理③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