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4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对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的烟叶颜色参数和质体色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变黄期关键温度点时间延长,烟叶亮度值、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增加;随着定色期关键温度点时间的延长,亮度值降低,但对烟叶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影响较小;红度值则随着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脉红度值只有在延长54℃稳温时间时能明显提高;色度角随着稳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烟叶颜色偏向橘黄;在42℃和54℃延长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正背面色差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降解转化更彻底。因此,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延长稳温时间,在38℃稳温24 h,42℃稳温16 h,47℃稳温20 h,54℃稳温16 h,烟叶内质体色素降解更充分,烤后烟叶颜色和色度增强。  相似文献   
52.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文章从如何激发农科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入手,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高农业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3.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密集烘烤干筋期风机转速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采用密集烤房和变频器研究了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于筋期风机先以720 r/min的转速运行,在60℃以后以540 r/min的转速运行,能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中上等烟和橘色烟比例,对能耗和烘烤成本的降低最为显著,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尤其对烤后烟叶的香气量、香气质、刺激性、杂气和口感改善最为明显.综合考虑,在干筋期适当降低风机转速可以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以T3(54~ 60℃时风机转速720 r/min,60℃以后540 r/min)最佳,其次为T4(54~60℃时风机转速720 r/min,60℃以后720r/min).  相似文献   
55.
阐述了国内外密集烤房及其设备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就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对烘烤环境、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变化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目前密集烘烤烟叶外观质量降低、光滑烟形成、香气降低的原因,总结了密集烘烤的优缺点与特殊性,认为密集烤房将成为我国烘烤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6.
烟叶烘烤新方法探索——去梗烘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去梗烘烤是一种新的烘烤模式,可以缩短近1/4的烘烤时间,节约30%以上的能耗,还有利于工厂化、专业化烘烤的快速发展。简单介绍了去梗烘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对烟叶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当前烟草学专业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缓和烟草学本科生就业矛盾应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实施生产实习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探索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生产实习模式,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8.
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与硝态氮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蛋白质与硝酸盐代谢规律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其有一定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呈呈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烤烤开始后24h有一个高峰,硝酸的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的含量均在烘烤上升,变黄期达到 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  相似文献   
59.
烟草抗病性与防御酶活性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烟草病害是制约烟草生产的难题,研究烟草的抗病性和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植物的抗病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些相关酶类起着很重要的调控作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ease,APX),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 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等。烟草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这些酶活性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测定酶活性的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等限制条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这些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烟草抗病性签定指标的定论。为了进一步明确烟草与病原物互作中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综述了烟草抗病性与活性氧清除酶类(SOD、CAT、POD、APX)和次生代谢有关酶类(PPO、PAL)间的关系,还对当前烟草感病后有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60.
烟草N-TSNAs及其前体物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N-TSNAs)含量在变黄阶段上升,定色阶段含量下降,干筋阶段基本保持平稳变化;烤后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N-TSNAs含量高于鲜烟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相对电导度和伤害度在变黄阶段急剧增加,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缓慢增加,直至烘烤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