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4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61.
62.
杨荣生  李开晏  贺帆  宋朝鹏  孙建峰  宫长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25-12027,12101
从曲靖市专业化烘烤的内涵和发展入手,简述了烟叶代加工烘烤模式的组织运行方式。根据对2009年曲靖市烘烤服务中心的调查了解,分析了烟叶代加工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为尽快完善烟叶代加工烘烤的运行,保障其持续发展,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3.
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多酚类物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6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5.
淹水胁迫对烤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烤烟品种NC89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淹水胁迫对烤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下烤烟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而叶片气孔阻力、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66.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对烤烟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烘烤前24~48h迅速升高,之后由于烟叶组织细胞受到持续的高温胁迫,APX和GR活性迅速降低,最终造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抗氧化能力丧失;烟叶在相对较低温度下适当延长变黄时间(T3),其APX和GR活性高峰出现较晚且其峰期持续时间长,与此相对应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迅速上升阶段的时间也有所延长,使烟叶可在较长时间维持细胞活性,内含物质转化较为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可用性好。  相似文献   
67.
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三种烘烤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优质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变黄缓慢定色为技术核心的三段烘烤工艺,能够明显提高上部叶的商品等级和均价,改善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降低煤耗。在此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上部烟叶变黄速度和失水速度相适应的技术指标,强调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和适当增加湿球温度是烤好上部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密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在模拟密集烘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变黄、定色温湿度条件下烟叶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SOD、POD均呈下降趋势,CAT则先上升后降低;在低温中湿变黄条件(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5%~80%)下,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丙二醛(MDA)积累较少,有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分解转化;中湿定色条件下烤后烟叶颜色桔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出丝率、叶质重、拉力、填充值均得到改善且在适宜范围内,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体上提高了烟叶的品质。以上结果表明,采用低温中湿变黄及中湿定色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69.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1.烘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通过测试装烟室内平面温差、垂直温差以及叶间隙风速风压的方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烘烤性能,结果表明:只要装烟板制作规范、装烟室地坪坡度合理、风机风压达到设计要求、装烟室单位面积风量≥1000m3/h,装烟室平面温差就能控制在1℃以内;散叶烤房的垂直温差表现为,在变黄初期最小,从变黄中期到定色结束,温差逐步扩大,干筋期又逐步缩小的规律。但和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散叶烤房上下层温差较小。  相似文献   
70.
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了河南不同产烟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烘烤开始后的前24 h呈增加趋势,之后则降低,至72 h降到最低,72 h后又迅速升高直到烘烤结束;绿原酸含量在烘烤0~24 h也呈上升趋势,其最低值出现在60 h或72 h处,之后则缓慢上升至烘烤结束;芸香苷含量随烘烤进程的推进,呈递增趋势,中间稍有起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在烘烤过程中芸香苷的含量变化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与淀粉、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