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6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朗引种区大熊猫主食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引种大熊猫主食竹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引种3年后生长表现较好的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青川箭竹(F.rufa)4个竹种生长量与本地缺苞箭竹(F.denudata)作对比。通过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和多元变量分析,探明5个竹种竹笋—幼竹期生长节律,日生长率及其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引种的4个竹种都能适应本区条件,但在生长量上存在着种间差异。发笋多、生长快、长势好的竹种是糙花箭竹、冷箭竹和石棉玉山竹。影响竹种高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因子。  相似文献   
12.
川西采伐迹地早期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1]的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采伐迹地早期天然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川西米亚罗林区采伐迹地天然植被恢复较快,伐后第1 年植被总生物量为650.7 kg/hm 2,并以草本植物为主,到29 年时植被总生物量达50 210.44 kg/hm 2,此时植被以乔木树种(红桦)占优势,并在演替中起主导作用。迹地早期被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随迹地年龄增大而增加,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基本成二次抛物线变化。文中还讨论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力,迹地乔、灌、草生物量比的变化划分植被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由于其分布面积广,生态环境差,治理难度大,影响程度深,扩展趋势快,而被喻为地球"生态癌症"。本文通过总结全国3年石漠化试点工程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面临的主要难题,旨在为下一步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云杉人工林凋落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四川西部高山林区黑水县寡古1966年更新的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凋落物的收集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云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2 760.11 kg.hm-2,其中凋落针叶、树枝、树皮-杂物各占林分年凋落量的80.81%、17.40%和1.79%。凋落量各月间变化大,全年出现两个峰值;营养元素(N、P、K、Ca、Mg、Fe、Zn、Cu)贮存量为64.086 kg.hm-2.a-1,凋落针叶、树枝和树皮-杂物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贮存总量的85.58%、13.61%和0.81%。  相似文献   
16.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17.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宿以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原产日本本州岛,在世界范围内引种有近150年的历史,并已证明是北半球有巨大生产潜力的世界性用材树种[1]。我国最早引种日本落叶松是在1884年,...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含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带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例,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古地理变迁和古植物资源,应用多学科观点和理论,对四川暗针叶林起源的时代、来源,扩展以及四川暗针叶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四川暗针叶林本地起源的观点,同时分析指出生态因子的骤变和补偿作用,是促进四川暗针叶林形成、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