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6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本文根据古地理变迁和古植物资源,应用多学科观点和理论,对四川暗针叶林起源的时代、来源,扩展以及四川暗针叶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四川暗针叶林本地起源的观点,同时分析指出生态因子的骤变和补偿作用,是促进四川暗针叶林形成、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贮量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亚罗地区23年生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中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贮量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层各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随器官、年龄及分布层次而异,土壤层N、P营养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而K和Mg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系统中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总贮存量为307121.08kg/hm^2,其中土层营养贮存量为305345.02kg/hm^2,枯枝落叶层为1776.06kg/hm^2,乔木层为1401.29kg/hm^2,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是3.59kg/hm^2和11.48kg/hm^2。还调查了不同生长级林木细根的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分析汶川地震受灾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及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栖息地恢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4.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村山育林情况调查。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了5个类型组17个类型。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5.
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竞争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人工林固定标准地的定位观察资料,研究了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和云杉(P.asperata)人工林种群的竞争规律。结果表明:云杉人工种群初期生长缓慢,12龄前平均生长量为0.06cm~0.11cm,以后生长加速,18龄平均生长量为0.4cm~0.7cm;20龄左右可能发生大的种内干扰,有一次较大自疏,但仍未出现年轮宽度的骤增;26龄时,经人为干扰(间伐),年轮宽度略有增加,说明密度在3000株/hm2以上的云杉人工林种群密度仍然过大。采用干扰指数模型分析表明,云杉人工种群格局形成过程的主要动力为种内竞争  相似文献   
26.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阴坡的岷江冷杉天然林内设置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带,分析岷江冷杉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天然林乔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灌木种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群落所有植物的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与乔木层一致。从β多样性变化来看:随着海拔上升,岷江冷杉林内乔木、草本和所有群落所有植物的相异系数CD和Cody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灌木层因为物种数和优势种的改变形成β多样性的双峰变化,这与灌木植物的实际分布是相符的。群落整体的物种差异和更替速率受物种数较多的植被类型影响较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7.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分析了输电线路征占林地可研报告中测算的和实际征占用林地面积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林地征占用面积的确定方法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9.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的研究--人工林分区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依据川西高山林区自然条件及天然林树种生态地理分布,阐明川西林区人工林分布现状及特征;以川西高山林区森林分异规律、采伐迹地的分类及其应用为基础,提出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进行分区与分类依据和原则,分区分类系统包括3个经营类型区、4个经营类型组、9个经营类、17个林型组和39个类型,并提出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30.
在运用色斑法研究岷江冷杉及川滇高山栎灌丛林下的雨滴滴谱及降雨动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上述两个生态系统林冠雨谱特征及降雨动能削减特征,比较了3种雨滴终速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生态系统树冠层对降雨动能的改变作用有一定差异,灌丛林下的降雨动能一般小于林外降雨动能,而且雨强增大时灌从对动能的削减作用更加明显一些;但针叶林下的降雨动能却显著高于林外降雨动能,雨强增大时林下的降雨动能比有下降的趋势。在计算雨滴终速时,比较好的计算方法为Beard经验公式法,沙玉清公式(及修正的牛顿公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