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26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黄淮海平原豫北砂土区,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主要养分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习惯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快速培肥处理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习惯施肥与快速培肥处理接近,优化施肥处理低于习惯施肥和快速培肥处理;砂壤潮土0~30cm土壤有硝态氮的累积高峰,而细砂潮土则没有。快速培肥处理0~30cm土壤速效磷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处理差别不大。细砂潮土0~30cm速效钾含量比砂壤潮土低,快速培肥处理使细砂潮土的速效钾含量有所提升;处理间比较,以快速培肥处理最高,对照次之,优化和习惯施肥处理较为接近。习惯施肥处理在第2季小麦中产量最高,而优化和快速培肥处理在玉米季中都获得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2.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合理的磷肥施用量,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磷量,但过量施磷抑制小麦产量提高。随着施磷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磷(P2O5)量90 kg/hm2处理最高,18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磷肥利用率逐渐下降,耕作层土壤Ca Cl2-P、Water-P、Olsen-P残留量增加,土壤磷素盈余量增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90~18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3.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旋耕(15 cm)和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了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3种耕作方式对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规律不明显(P0.05),但在小麦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深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0.05)。在小麦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为免耕旋耕深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使籽粒产量增加9.79%。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小麦季30 cm深耕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54.
河南省土壤肥料领域科研发展重点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河南省改革开放20年以来土壤肥料领域所取得的科研进展,并根据国际、国有关领域的科研动向,结合河南省在土壤肥料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5-15年内应重点加强10个方面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5.
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2个水分处理、4个施磷处理和2个品种处理,水分设灌溉(W1)和干旱(整个生育期无灌溉,W2)2种处理,施磷设不施磷(CK)、表施磷(SP)、深施磷(DP)和侧深施磷(DBP)4种处理,供试冬小麦品种选用水分敏感型(小偃22)和抗旱型(长旱58)2个品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出旱地农业最佳水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深施磷处理较表施磷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育期。干旱胁迫和磷素缺乏对冬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干旱条件下,深层施磷有利于抗旱性较强小麦穗干质量增加,而对水分敏感型小麦品种小偃22则无此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水分、施磷位置、品种×水分及品种×水分×施磷位置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其中,施磷位置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土壤水分和品种不同而异。2种水分条件下,小偃22产量表现为上层施磷(SP)处理高于深层施磷(DP、DBP)处理,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对于长旱58来说,W1条件下,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较上层施磷(SP)处理减产,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W2条件下,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上层施磷(SP)处理,分别增产15.8%、16.2%。无论是否灌溉,2个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均表现为深层施磷(DP和DBP)处理高于上层施磷(SP)处理,其中小偃22差异不显著,长旱58差异显著,尤其在W2条件下更为明显。但产量和收获指数在DP与DBP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深层施磷对抗旱性较强冬小麦产量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通过开封试区粗砂潮土区六种种植方式的作物产量、人工辅助能与价值投入情况,分析了其能量转换和价值转换效益,讨论了其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6种种植方式对粗砂土的培肥和当地农牧业生产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西瓜/花生、小麦/花生两种现今主要的种植方式,综合效益较好;黑麦一西瓜/花生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综合效益最好,必将推动粗砂潮土区种植方式的改革与优化。  相似文献   
57.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砂土磷素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甚少,仅占全磷含量的8.84%。无机磷占91.15%,无机磷形态组成以磷酸钙为主,Ca-P平均为无机磷总量的86.1%,O-P占9.6%,Al-P占3%,Fe-P占1.3%。各种形态无机磷与速效磷的关系为:y(速效磷)=49.30x1(AL-P)+21.8547x4(Ca-P)-3.4209,表明Al-P、Ca-P对砂土速效磷的  相似文献   
58.
降低设施菜田的氮素淋溶对于缓解菜区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机肥替代氮肥及节水研究了设施番茄和辣椒农田氮素淋溶变化特征.试验设置:化肥(HF)处理、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40%(TDN)处理、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40%+节水30%(TDN+JS)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监测年度不同蔬菜季所有处理淋溶液硝态氮平均浓度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