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结合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落粒性强的特点设计了铺膜收种这一方法,以传统的割穗收种为对照,采用铺膜收种方式进行收种,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割穗收种相比,铺膜收种获得的种子产量高达251.60kg/hm2,多收获种子98.06kg/hm2;千粒重高达1.1527g,增加了0.3 360g;发芽势、发芽率、纯净度和种子用价分别提高了56.73%、38.70%、1.38%和40.61%。铺膜收种的净收入为6 746.67元/(年.hm2),比割穗收种提高了45.35%。铺膜收种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收种方式。  相似文献   
82.
Homeobox基因对毛囊生长发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omeobox(Hox)基因作为一种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动物体轴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Hoxc13基因被首次证明与毛囊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后,Hox基因家族其他成员也逐渐被认为在毛囊生长发育与周期变化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作者综述了Hox基因在毛囊生长中的作用机理,为今后绒毛用动物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3.
尹俊  蒋龙 《草原与草坪》2009,(4):12-15,19
通过对东川银合欢与热研1号银合欢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种子的性质、生长性状及再生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川银合欢在云南年降水量1 000 mm的嵩明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热研1号银合欢返青比东川银合欢晚7 d,根长、茎粗、叶片大小、单株花数及单株果荚数、果荚大小两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且东川银合欢优于热研1号。株高、分枝数也差异显著(P<0.05),在各生育期鲜、干草产量大于热研1号。刈割留茬高度50 cm时牧草再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4.
毛囊形态发生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官,它是由上皮细胞和真皮细胞间相互作用发育而形成的,有很多信号分子控制着这一过程。毛囊相关性状对于绒毛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人和小鼠的研究现状着手,详细阐述了毛囊形态发生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并与绒山羊毛囊的变化作了比较,同时对近年来绒山羊毛囊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有关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86.
为了延长绒山羊毛囊兴盛期,提高羊绒产量,本试验通过人工缩短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的日照时间,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比人工短光照和自然光照周期下绒山羊皮肤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毛囊细胞增殖及相关信号通路重要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人工短光照周期下绒山羊毛囊细胞增殖强烈,干细胞标记角蛋白15(cytokeratin 15,K15)阳性信号大量分布于外根鞘,β-catenin信号活跃表达于毛母质及根鞘,毛囊提前进入兴盛期;而自然光照周期下绒山羊毛囊仍停留在休止期,相应蛋白信号表达较弱。综上表明,短日照对毛囊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工短光照周期可以提前激活毛囊干细胞,使其提前进入兴盛期,引起多种毛囊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云南省5个银合欢品种和1个金合欢品种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种质材料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利用酶带迁移率和酶谱相似系数分析研究了6个品种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8.
鼠虫危害是我国草地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一方面各地灭鼠不断,成绩固然不少,但另一方面受灾面积仍在蔓延,破坏程度日益加深,成了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本文介绍了草原灭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9.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期55d至初生10个阶段的头顶、颈侧、髫甲、颈上缘、肩胛、体侧、背部、荐部、股部、腹部10个部位皮肤为样品,制作横切和纵切切片,观测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各部位表皮在胎龄55~65d均形成完整的结构,在胎龄85~95d达到最厚;真皮厚度在胎龄95~125d增长幅度较大。胎龄55d见到初级毛囊原始体,胎龄65d见到次级毛囊原始体,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胎龄85d见到皮脂腺,胎龄95d绒、毛开始形成,见到汗腺,有粗毛长出体表,绒毛在胎龄115d长出体表。各部位初级毛囊在胎龄95~115d增长速度较快,次级毛囊在胎龄105~125d增长速度较快;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75~85d最大,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05~125d达到最大,S/P在胎龄115d至初生时达到最大。胎龄105d已经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  相似文献   
90.
从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蒙古绵羊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绒山羊及蒙古绵羊的BMP2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山羊与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达99%,与人、小鼠、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7%、85%、99%。将克隆得到的山羊及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体外转录成用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MP2基因片段在绒山羊75d胎儿皮肤和成年羊10月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75d胎儿皮肤的毛球部位有表达信号,成年羊在10月皮肤毛囊中没有表达信号,说明BMP2基因和绒山羊毛囊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