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41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外源激素对大葱种子萌发、休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不同活力水平的大葱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脱落酸处理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研究了外源激素对不同活力大葱种子发芽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促进大葱种子的萌发,加快发芽速度,提高活力.对于极低活力种子,低浓度(10 μg/L)赤霉素处理效果好于高浓度,25 μg/L赤霉素处理低活力种子效果显著;而对于中高活力种子,6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有利于种子活力的提高.对于当年收获的种子,则是4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提高种子活力效果明显.适宜浓度(0.5 mg/L)的脱落酸处理抑制种子萌发,降低发芽速度,促进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3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法,设置不遮光(T0)、开花后1~10d遮光(T1)、开花后11~20 d遮光(T2)和开花后21~30 d遮光(T3)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15N尿素作底肥+普通尿素作追肥和普通尿素作底肥+ 15N尿素作追肥两个15N示踪的微区,研究灌浆期弱光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分配、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转运,品种间表现一致,呈T0 >T3 >T2 >T1规律;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68.0 %~71.39%来自土壤氮,对追施氮的吸收量大于底施氮,灌浆期遮光增加了土壤氮素在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利于营养器官中土壤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各处理籽粒产量、肥料氮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表现为T0 >T3> T2 >T1.相同处理条件下,济麦22籽粒产量和对肥料的利用大于山农8355.小麦灌浆期阶段性遮光降低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和籽粒产量,以灌浆前期遮光影响最大,中期次之,后期最小;相同遮光条件下济麦22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土壤耕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连续3年旋耕秸秆不还田、连续3年旋耕秸秆还田和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每种耕作方式下均设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依次为165、225、300和360 kg hm?2。与旋耕相比,深耕促进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且增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从而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降低了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果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且增施氮肥不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随之减小,孔隙度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2年旋耕1年深耕比连续旋耕增加了1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10~3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连续3年旋耕造成冬小麦减产,尤其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第3年产量较第1年下降5.0%~8.7%;旋耕秸秆还田较旋耕不还田平均增产7.3%~8.9%,但在第3年产量下滑;而旋耕还田后适时深耕还田比连续旋耕还田平均增加有效穗数14.5%,增加穗粒数5.7%,产量平均提高7.6%。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225、300和360 kg hm?2氮肥水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宜采取秸秆还田、2年旋耕1年深耕、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4.
不同类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小麦、大豆、大葱种子为材料,进行超干贮藏适应性研究,确定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将种子干燥至5%以下含水量进行超干贮藏,通过发芽试验检测超干贮藏效果;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置于常温、高温老化条件下贮藏后检测发芽力、活力变化,确定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种子都表现为5%以下含水量贮藏好于常规水分贮藏,并且适度超干(3.0%~4.0%)好于极超干(2.3%以下).常温下小麦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为2.6%~7.0%,大豆种子为4.2%~5.1%,大葱种子为2.2%~3.5%;高温(45℃)下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小麦为2.8%~5.0%、大豆为3.5%~4.2%、大葱为1.4%~5.0%.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因种子类型和贮藏温度而不同,油脂种子最佳含水量范围低于蛋白质类和淀粉类种子.  相似文献   
35.
以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济麦20(强筋型)和鲁麦21(弱筋型)为材料,在0~20 cm土层有效硫含量为7.28 mg/kg的条件下,研究硫肥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籽粒蛋白质组分和几个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措施下,增施硫肥提高了小麦的小花数,降低了不育小花数;提高了籽粒的结实率和籽粒中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含量;且施硫后,两品种籽粒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对千粒重无显著作用,对济麦20的容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6.
玉米种子超干燥方法及超干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超干贮藏能在常温下长期保持种子发芽力,方便易行、高效低耗,但大粒种子超干燥困难.该试验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和自交系黄C为材料,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和烘箱干燥的方法进行超干处理,并对超干后的种子进行发芽测定,旨在探讨玉米一类大粒种子的超干适应性,筛选适宜的超干燥方法.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机干燥较烘箱干燥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超干水平,且超干种子具有强的抗高温老化能力.但超干种子直接进行发芽,发芽率较低, 缓湿后发芽率明显提高.说明玉米种子可以进行超干贮藏,但必须进行缓湿处理后再播种.  相似文献   
37.
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N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品种、施氮量、追氮时期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分配、利用率的效应及权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成熟期各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15N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而营养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升高或降低,规律不一致.拔节期追施氮肥,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比抽穗期追施氮肥低,而营养器官相反.成熟期小麦各器官氮含量高低依次为籽粒、其他叶、旗叶、颖壳、茎秆+叶鞘.品种间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PH82-2-2和PH97-5籽粒中氮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南17和PH97-4,PH97-5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氮素较多,品种是影响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差异的决定因素.抽穗期追氮整个小麦植株中追肥氮含量比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降低,地上器官中降低了10.1个百分点,籽粒中降低了10.3个百分点,小麦对氮素的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灌溉与旱作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阐明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方法】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蔗糖代谢、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旱作栽培有利于增加小麦灌浆前中期淀粉积累速率、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籽粒灌浆前期生理活性、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通过比较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合成酶(SS)、AGPase、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酶在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而源器官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减少并不是抑制籽粒淀粉积累的因素。【结论】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灌浆前、中期的淀粉积累速率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后期则显著降低淀粉积累速率及其酶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使库活性增强,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39.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亚基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Fu等(1996)和Bean(1998)蛋白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对面粉细度、提取温度、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正丙醇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提取彻底,并且蛋白各组分间交叉污染较少,适于谷蛋白大聚合体亚基准确定量的提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选用200目的面粉,首先用0.25 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盐在60℃下预处理1 h,然后再在60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类型及含量与谷蛋白颗粒的分子大小密切相关,是衡量小麦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面粉加工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水氮互作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的单个HMW-GS的相对含量、HMW-GS的总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分别对小麦籽粒中的HMW-GS和GMP粒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灌水增氮条件促进强筋小麦GC8901、中筋小麦TS23的HMW-GS、LMW-GS的积累及GMP中大粒径颗粒所占百分比的提高,且GMP含量相应提高;相同处理抑制了弱筋小麦SN1391的HMW-GS、LMW-GS的积累,但促进GMP中的大粒径颗粒的形成。与灌水条件相比,干旱增氮条件下,SN1391籽粒中的HMW-GS、LMW-GS含量上升,GMP中的大粒径颗粒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结论】灌水与增施氮肥互作对GC8901和TS23 GMP中的大粒径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干旱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SN1391的大粒径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