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91.
光合作用信号途径调控陆地棉矮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基因调控陆地棉矮化的机理。【方法】以现蕾期陆地棉矮化突变体LA-1及其近等基因系LH-1茎尖为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 TRAQ)结合液相质谱串联(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技术,分析两种材料中蛋白水平及m RNA水平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理生化方法检测两种材料光合能力差异。【结果】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差异表达蛋白PsbO、PsaE、PsaH、PetF-1、PetF-2在LA-1中表达量下调,PetC和delta表达量上调。m RNA水平,除delta基因在两种材料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别外,其它基因与蛋白水平具有同样的表达趋势。现蕾后,LA-1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ond)显著小于LH-1,蒸腾速率(Tr)极显著小于LH-1,而胞间CO2浓度(Ci)无显著差异。与LH-1相比,LA-1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光系统Ⅱ(PS Ⅱ)的潜在活性(F_v/F_0)显著减少,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增大。【结论】陆地棉矮化突变体LA-1的矮化与光合作用信号途径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LA-1矮化的分子机理及棉花的矮化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喀斯特石漠化区多维贫困空间测度与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识和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区多维贫困空间及其分布格局,有助于理解特定区域的贫困原因与形成机制。以石漠化现象突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各县市为评价单元,通过探索和构建人(贫困主体)-自然-经济-社会四维一体的贫困空间三角锥体结构及其评价体系,利用贫困综合指数模型、Moran''I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测算和分析2015年广西农村多维综合贫困程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格局,探讨区域贫困类型与减贫对策。研究表明:1)广西自然地理、人口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4个维度上的贫困值和多维综合贫困值均以中度贫困以上为主。各维度贫困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性明显,其多维综合贫困呈现东南部地区贫困程度较低、西部和北部喀斯特区则相对较高的分布特征;2)多维综合贫困空间关联格局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高高集聚主要集中在喀斯特石漠化区,其次是桂西南喀斯特丘陵山区的靖西县和桂北喀斯特峰丛洼地的融水县,低低集聚区则主要是南宁市和桂林市区。3)基于各评价单元不同维度贫困值的贡献程度及其差异性,将广西各县市划分为单因素主导型、双因素驱动型、多因素综合型和无主导因素型4个大类,并对喀斯特石漠化深度贫困区提出相应的乡村发展与减贫措施。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不同仔猪血清浓度对金华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初步确定体外培养时仔猪血清浓度。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在含5%、10%、15%浓度的仔猪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细胞的形态,并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含10%、15%仔猪血清培养液相对于含5%仔猪血清培养液的条件下,细胞从组织块迁移出来时间短,传代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迅速,细胞活力强,MTT值明显增高(P 0. 05),10%血清与15%血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5)。结论说明在10%仔猪血清浓度的条件下,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细胞活力强、增殖迅速。  相似文献   
194.
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杨树花粉生活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贮藏后的花粉用于杂交育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Ⅰ-63杨和辽宁杨花粉于-20℃贮藏1 a后生活力分别为23.77%和34.19%,与新鲜花粉相比,其生活力分别降低48.51%和62.23%,花粉管长度分别短48.9%和48.45%.用4℃条件贮藏1 a或-20℃条件贮藏2 a的花粉授粉后可以得到正常萌发的种子,尤以-20℃下贮藏的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95.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相似文献   
196.
现阶段,绿色农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生态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融合起来发展,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想要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将乡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引进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制定绿色旅游政策体系,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的产业融合,重视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与农村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7.
报道了四川省峨眉山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栗蕨属Histiopteris新记录种——栗蕨Histiopteris incisa(Thunb.) J. Sm.,并附有该种的描述和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  相似文献   
198.
为探究提高未脱绒棉籽出苗率的方法,以适应棉花轻简化机械直播栽培,采用棉花品种JX0010为试验材料,以未脱绒棉籽不使用拌种剂为对照(CK),设置卫福、敌克松、适乐时、高巧和锐胜5种拌种剂处理,并根据使用说明,每种拌种剂分别设置3种不同拌种比,共15种拌种剂处理,研究不同拌种剂处理对未脱绒棉籽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巧、锐胜和适乐时不同拌种比处理下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及其他处理表现好,均达到了84%以上,敌克松仅在较高拌种量(1∶200、1∶220)下出苗率高于CK,而卫福3种拌种比处理的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均未有提高。萌发后棉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根系活力等指标皆表现为高巧、锐胜和适乐时拌种处理较CK呈不同程度提高,且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MDA)含量与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各处理中生长发育较好的棉苗通过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以缓解或消除棉苗因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出现的细胞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199.
为探究高效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结合模式,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腐解和氮素释放规律对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的响应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连续两年(2021和202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探究覆盖(Straw mulch,SM)和翻压(Straw bury,SB)2 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7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的组合下,秸秆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秸秆腐解特征,其中SB处理的秸秆两年累积腐解率平均为83.0%,显著高于SM处理的65.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N1和N2)秸秆腐解率提高9.8%。SB处理秸秆氮素两年累积释放率为62.5%,显著高于SM处理的46.0%,秸秆氮释放量分别为51和38 kg/hm2;施氮促进秸秆氮素释放,提高秸秆氮素释放率的比例为12.5%;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且具有交互效应,其中SBN2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 017.0和184.9 kg/hm2。统计显示,SB处理中施氮量、秸秆氮素释放量、穗粒数与玉米产量和吸氮量间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翻压还田和高施氮量组合时,可以促进秸秆腐解和玉米氮素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