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筛选铁皮石斛离体培养开花诱导的适宜激素因子。[方法]采用铁皮石斛茎段离体培养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单因子激素处理(PP333、TDZ的不同浓度梯度)和多因子激素处理(PP333、TDZ、6-BA以及NAA的不同组合)的比较试验,研究激素因子对铁皮石斛离体培养开花诱导的效应。[结果]单因子激素处理中,PP333、TDZ的适宜浓度和其诱导的花芽形成率分别为0.2 mg/L和8.5%、0.06 mg/L和15.5%;多因子激素处理对开花诱导的效应依次为:PP333+6-BA+NAA+TDZ组合处理〉PP333+6-BA+NAA组合处理〉PP333+6-BA组合处理和PP333+NAA组合处理;适宜的激素组合为PP3330.3 mg/L+6-BA 0.5 mg/L+NAA 0.5mg/L+TDZ 0.06 mg/L,其花芽形成率和花开放率高达80.4%和90.3%。[结论]PP333和TDZ对铁皮石斛离体培养开花诱导具有重要影响,TDZ的效应大于PP333。适宜的TDZ浓度与其他激素的合理配比,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激素因子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8(RB86-7515)、新台糖22号(ROC22)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以2,4-D3.0mg/L+NAA0.2mg/L+KT1.0mg/L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ROC22和B8的诱导率分别达92.67%、88.89%;以2,4-D3.0mg/L+NAA0.2mg/L+KT0.5mg/L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ROC22和B8的愈伤组织增殖倍数分别为3.5和2.5倍;以NAA0.1mg/L+6-BA1.5mg/L+TDZ0.04mg/L激素组合的甘蔗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好,ROC22和B8的芽分化率分别为82.22%和77.78%。  相似文献   
13.
几种因子对药用植物滇桂艾纳香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药用植物滇桂艾纳香枝条不同茎段部位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插穗材料的老熟程度、扦插季节等因子对扦插效果的影响,为滇桂艾纳香扦插繁殖技术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NAA2.0mg/L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0.00%,平均生根数为3.23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以NAA2.0mg/L+IBA2.0mg/L组合处理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8.33%,平均生根数为3.72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较不同老熟度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数,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2.22%,平均每株根数为3.05条,与中茎、嫩茎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春季取枝扦插的效果优于秋季,其中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3.89%,平均生根数为3.50条,两项指标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新几内亚凤仙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获得无菌苗,研究了6-BA+NAA组合与KT+NAA组合对芽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NAA单独使用与NAA+MET配合使用对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KT+NAA组合的芽增殖倍数要明显低于6-BA+NAA组合,NAA+MET组合比NAA具有更好的促进生根效果。因此认为,适合新几内亚凤仙增殖的最佳组合及浓度为6-BA 2.0 mg/L+NAA0.05 mg/L,芽增殖倍数达到4.57。适合新几内亚凤仙生根的最佳组合及浓度为NAA0.5 mg/L+MET0.3 mg/L,平均根数为5.37条,平均根长为1.34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与不同材料基因型互作对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方法】以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大107、地D4及其杂交组合大107×牛番茄、地D4×红昆仑为材料,进行不同激素组合(CPPU、TDZ、KT与2,4-D+6-B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以MS+1.0 mg/L 2,4-D+0.5 mg/L 6-BA为基本诱导培养基,分别与不同浓度CPPU、TDZ或KT组合,对不同基因型番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促进效果,CPPU、TDZ和KT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4~0.6、0.03和1.5 mg/L。在相同激素条件下,番茄温敏核不育系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其杂交组合,平均出愈率和平均愈伤组织直径大小均为:地D4>大107>地D4×红昆仑>大107×牛番茄。【结论】不同基因型番茄花药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激素组合对番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差异显著,以KT与2,4-D、6-BA配组对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显著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生长的影响因子,为越南凉粉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从培养基配方(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及不同细胞分裂素CPPU)和外植体材料(不同接种部位)两方面研究其对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的影响。【结果】在MS、Miller与改良White 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MS对凉粉草芽增殖效果最好,芽增殖倍数达8.53倍;当蔗糖浓度为20.0 g/L时芽增殖倍数最高,为8.34倍,而当蔗糖浓度为25.0 g/L时芽增殖倍数为7.05倍,芽长势最好;添加CPPU对芽的增殖效果优于6-BA和KT,芽增殖倍数达9.80倍。对于外植体茎上部、茎中部和茎基部,以茎上部的芽增殖效果最好,芽增殖倍数达9.35倍,芽生长健壮。【结论】适宜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0~25.0 g/L,CPPU为0.5 mg/L,适宜接种材料为茎上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红腺忍冬外植体消毒灭菌和芽诱导效果的因子,为开发红腺忍冬组培快繁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腺忍冬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按不同灭菌时间(10、12、14、16 min)、外植体取材季节(春、夏、秋、冬)、茎段直径大小(0.79、0.51、0.27 cm)和处理部位(未木质化、半木质化、完全木质化)分别进行腋芽诱导。【结果】以0.1%升汞加吐温灭菌14 min的外植体芽诱导率最高,为41.19%;未木质化茎段的芽诱导率最高,为41.36%;春季和秋季是比较理想的取材季节,外植体的芽诱导率分别为41.61%、39.42%;以平均直径为0.79 cm的茎段进行初代培养,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41.81%,芽平均高度为2.35 cm,平均叶片数为6.06张。【结论】选择未木质化、直径大小为0.79 cm左右的茎段,在春季和秋季取外植体,以0.1%升汞加吐温灭菌14 min,均可获得较理想的外植体芽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珍贵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植物学形态、药用特性与药理作用、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市场需求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P0803为试材,研究其种子不同消毒处理对无菌苗污染率和出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配比对无菌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C2H5OH30s+0.1%HgCl23min的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出苗率为86.7%;以MS+6-BA 2.0mg/L+NAA 0.2mg/L的无菌苗继代效果最好;以MS+6-BA 1.0mg/L+NAA0.1mg/L+GA 30.25mg/L的增殖效果最好,茎段萌发率为86.7%,侧枝平均长度为1.4cm;生根以MS+NAA 0.1mg/L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18.3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生长的影响因子,为越南凉粉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从培养基配方(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及不同细胞分裂素CPPU)和外植体材料(不同接种部位)两方面研究其对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的影响。【结果】在MS、Miller与改良White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MS对凉粉草芽增殖效果最好,芽增殖倍数达8.53倍;当蔗糖浓度为20.0g/L时芽增殖倍数最高,为8.34倍,而当蔗糖浓度为25.0g/L时芽增殖倍数为7.05倍,芽长势最好;添加CPPU对芽的增殖效果优于6-BA和KT,芽增殖倍数达9.80倍。对于外植体茎上部、茎中部和茎基部,以茎上部的芽增殖效果最好,芽增殖倍数达9.35倍,芽生长健壮。【结论】适宜越南凉粉草无菌芽增殖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0~25.0g/L,CPPU为0.5mg/L,适宜接种材料为茎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