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项小强  戴联双  曹涛  冯文兴  杨克瑞  岳静 《油气储运》2011,30(5):334-336,313
分析了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油品泄漏扩散、液池扩展、液池挥发和蒸气云扩散等过程,讨论了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针对液池具有长时间连续挥发的特点,选用高斯烟羽模型作为数值模型,给出了面源的蒸气云扩散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典型输油管道泄漏后的液池挥发速率和危险性蒸气云扩散范围,分析了温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对油品泄漏蒸气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对流稳定的静风情况下,汽油等易挥发油品泄漏形成液池后,将挥发产生一个远大于液池范围的爆炸性蒸气云。  相似文献   
22.
光质和B9对杜鹃花观赏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杜鹃‘萍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蓝光)和不同浓度梯度B9(0,300,600,900 mg.L-1)处理对其花期、花径、成花率、花色素苷含量等开花品质及叶片光合特性、花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B9、红光、蓝光处理均能增强杜鹃叶片光合能力,延缓花瓣衰败,延长花期;在一定B9浓度范围内,红光、蓝光和B9相互作用表现出加合效应,提升观赏品质的效果比单因素处理更好,但当B9浓度过高时,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拮抗效应;蓝光+B9300 mg·L-1处理光合速率高,有利于花瓣中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成花率、花径、花色素苷含量均较高;红光+B9 600 mg·L-1处理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b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并能有效延缓花瓣SOD活性的降低,花期最长.综合各生理指标认为:蓝光+ B9 300 mg·L-1处理和红光+ B9 600 mg·L-1处理较好,能有效提高杜鹃花的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23.
番茄营养特征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敏  岳静  张重丽  张灵菲  魏斌  江小雷 《草业科学》2011,28(6):1030-1034
利用室外盆栽方法,就3个不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5个营养特征与果实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番茄在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单位叶面积根量等营养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在果实产量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分别与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等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与植株高度无相关,而与叶干物质含量和单位叶面积根量呈负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各性状与生物量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与果实产量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其他营养特征与果实产量无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在探讨番茄营养特征与生产力关系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的作用,更要全面考虑多个特征之间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4.
赵莉  潘远智  朱峤  岳静  米仕洪 《草业学报》2012,21(5):248-256
 以香水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四水平L16(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6-苄基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吲哚丁酸(I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浸球时间对香水百合光合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现蕾期或初花期达到最大值,GA150 mg/L、IBA40 mg/L、6-BA60 mg/L、浸球40 min时叶绿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强,GA 150 mg/L、IBA40 mg/L、6-BA60mg/L、浸球40min时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丙二醛(MDA)的含量低于对照,且上升趋势减缓,GA100~150mg/L、IBA40~60mg/L、6-BA60mg/L、浸球10~40min时MDA 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150mg/LGA+40mg/LIBA+60mg/L6-BA 组合和40min浸球处理的合理搭配效应为最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优化SS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反应体系。[方法]对SSR技术参数(PCR反应体系、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对辽宁省主推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最优PCR反应体系为:灭菌超纯水14.60μl,10×Buffer(Mg2+)2.00μl,dNTPs1.20μl,Taq酶0.20μl,正、反向引物各0.50μl及DNA原液1.00μl。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较大,所选的引物不同,在同一条件下呈现理想电泳条带所需的最佳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不同。[结论]该体系应用于杂交玉米品种的真实性快速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从20对SSR基本引物中筛选出核心引物,并对辽宁省主推玉米品种进行真实性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选取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20对SSR引物对玉米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依据带型清晰与否、稳定性等筛选出14对核心引物用于辽宁省主推玉米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其中以引物bnlg161k8的多态性最好,且仅采用bnlg161k8、bnlg2305k4及umc1705w1三对引物即可以对实验中所选玉米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bnlg161k8、bnlg2305k4及umc1705w1这三对引物可作为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的首选引物,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7.
岳静  林依  王振强  王瑛 《种子世界》2016,(11):21-22
本论文基于玉米杂交种籽粒果皮的基因组与母本自交系基因组完全相同的特点,分离玉米杂交种籽粒的果皮,通过比对籽粒的果皮DNA及杂交种DNA的SSR-PCR扩增结果,筛选出与母本具有差异的带型,从而获得具有双亲互补带型的的特异性引物,可在无父本、母本时,快速准确地鉴定玉米品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28.
以凤县韩城大红袍、豆椒、凤椒3个花椒品种芽苗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法以及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其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以期探明其营养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一种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注射液在猪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进行研究,并制订该制剂在猪体内的休药期.【方法】常规饲养条件下,将30头健康猪随机分为6组,按猪体质量以15 mg/kg(即林可霉素5 mg/kg和大观霉素10 mg/kg)剂量颈部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5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8、24、72、144、240、336 h各宰杀1组猪,分别采集每头猪的肌肉、肝脏、肾脏、脂肪和注射位点5种组织,采用LC-MS/MS法和HPLC-UV法分别对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和结论】林可霉素在猪组织中消除较快,大观霉素消除较慢,给药后第6天所有检测组织中的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已全部低于最高残留限量,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在猪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残留浓度大小顺序均为:肾脏肝脏注射部位肌肉脂肪,表明肾脏是二者的靶组织.结合农业部规定的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在猪体内的最高残留限量和WT1.4休药期软件计算结果,建议该制剂在猪体内的休药期为8 d.  相似文献   
30.
不同年龄牦牛皮肤厚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牦牛皮肤随年龄增长的厚度变化规律.【方法】采集初生、半岁及成年牦牛皮肤样品,利用千分尺测量各部位皮肤厚度,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染色方法,分别测量各部位皮肤表皮层、角质层、表皮非角质层及真皮层厚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牦牛躯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存在差异,最厚的部位是颊部、颈腹侧及背部,最薄的部位是腹股沟及腋下.从背部到腹部、外侧面到内侧面皮肤厚度呈递减趋势.【结论】牦牛皮肤厚度随年龄增长呈增厚趋势,其中真皮层增厚趋势最明显,表皮层增厚趋势相对不明显.详细总结了牦牛皮肤厚度在不同躯体部位及不同年龄的变化规律,为更深入地研究牦牛皮肤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