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1.
陆域自然保护区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社会发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科研人员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致危原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事实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中从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2个角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整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中的前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选址和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在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植物根际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主要论述了湿地植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包括过量氮磷、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虽然去除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通过植物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等直接作用将各类污染物运输至植物体内,并通过迁移转化等过程最终被植物所固定。植物的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其凋落物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有显著影响。此外植物还通过根际环境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间接去除污染物,微生物可通过自身的代谢包括分解、转化和螯合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微生物的活性受水力停留时间、土壤基质类型、植物根际氧浓度、根系分泌物、p H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未来应该深入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两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以期为以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地岸坡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岸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永久性浅水部分和部分旱地,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岸坡及其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介绍了湿地岸坡的生态功能及其稳定性分析, 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的技术方法, 包括木桩护坡、块石护坡、生态砖和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物护坡、生物工程护坡、基材护坡和种植基护坡等方法; 探讨了湿地岸坡恢复的措施及今后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会对湿地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文中从挺水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法、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元素释放以及分解与水体营养化水平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征。指出除了传统的分解袋法之外,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法、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法也应用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研究中;不同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是不相同的,分解速率的不同致使凋落物元素释放的不同,且在分解过程中受到挺水植物凋落物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分析了挺水植物凋落物独特的分解方式——立枯分解,指出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且不同植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水体质量,提出对挺水植物凋落物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在植物生长末期清除部分植物凋落物,减少对水体的影响。还展望了今后在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若尔盖高原退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退化的碳储存潜力,研究通过土壤剖面法,收集了3个样点的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样品(原始泥炭地0—200cm、中度退化沼泽湿地0—100cm和重度退化泥炭地0—100cm)。研究表明:(1)中度退化沼泽湿地(1.11±0.18g/cm~3)和重度退化泥炭地(0.72±0.04g/cm~3)土壤容重平均值较原始泥炭地增加了251.8%和129.7%;中度退化沼泽湿地(46.18±6.61g/kg)和重度退化泥炭地(87.37±6.36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较原始泥炭地降低了74.2%和51.1%。(2)土层深度为0—100cm时,原始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中度退化沼泽湿地(384.73±95.57t/hm~2)显著高了47.0%,而与重度退化泥炭地(518.39±33.07t/hm~2)土壤有机碳储量无显著差异;当原始泥炭地有机层增加到0—200cm后,中度退化沼泽湿地和重度退化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原始泥炭地(1 088.17±172.84t/hm~2)降低了64.6%和52.4%,退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降低可能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原因。尽管退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但仍是中国(102.89t/hm~2)和全球(116.56t/hm~2)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5倍,该研究可为保护与恢复若尔盖高原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地公园已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快速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国内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湿地公园景观的含义和设计目标,指出湿地公园景观由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构成,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探讨湿地体验区、湿地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以期对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描述鄱阳湖中部的采砂分布,分析其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2011年7月28日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5用于采砂相关船只的识别,2009-2011年7-8月的Terr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用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Before-after-control-impact,BACI)方法用于采砂影响评价。Landsat TM 5影像解译结果发现鄱阳湖中部的两个采砂区和90余艘船只,MODIS Terra反演结果显示在采砂区及其下游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剧增,BACI评价结果揭示采砂是导致此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紧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串联式水平潜流湿地内部水流规律及其对水禽污水的处理效果,对三级串联式水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单位面积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月变化,进水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出水TP质量浓度的影响,并通过推流式反应器模型(plug-flow,PF)、扩散流模型(dispersed-flow,DF)和串联反应器模型(tanks-in-series,TIS)对水流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磷去除率随处理单元(P1,P2,P3)增加而降低(P1:(0.11±0.09)g/(m2·d)、P2:(0.08±0.03)g/(m2·d)、P3:(0.05±0.01)g/(m2·d));进水流量小于55 m3/d时,增加进水流量可提高P1单位面积去除率,但会降低P2和P3单位面积去除率,P2和P3在HRT85 d时对HRT具有较强敏感性,各处理单元最佳进水流量和HRT分别为P1:55 m3/d,166 d;P2:3.4 m3/d,151 d;P3:9.5 m3/d,176 d;P1在6月单位面积TP去除量大于释放量,P2和P3在7月-9月均存在TP净释放过程;P1(k:0.663~0.751 cm/d)理化环境较P2(k:0.641~0.722 cm/d)和P3(k:0.429~0.458 cm/d)更有利于除磷;TIS模型(R2:0.567~0.883,P0.05)对出水质量浓度的拟合大于DF(R2:0.510~0.723,P0.05)和PF模型(R2:0.465~0.626,P0.05),表明实际水流形态更接近混合流。该研究对于深化水平潜流湿地内部水流规律认识,全面了解不同运作下磷迁移转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文昌  崔丽娟 《土壤学报》2014,51(2):226-237
泥炭湿地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2%~3%和全球湿地面积的40%~70%,却存储3.0×1017~6.0×1017g碳。以前有关泥炭湿地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土壤,尤其在北方,缺乏对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综合报道。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全球泥炭地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植被碳储量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核算的研究进展。目前,全球泥炭地碳储量的核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泥炭地碳储量核算方法的数据信息不足,缺乏植被生物量、地表凋落物、碳质量分数、深度、容重和面积等全面数据,尤其是关于全球泥炭地面积较大的地区或国家;其次,人为干扰活动也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泥炭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使得碳储量估算变得更困难。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然而泥炭地/湿地有机碳储量估算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差较大,数据信息不足且存在较大波动。因此,为了提高泥炭湿地碳储量的估计精度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大泥炭地碳储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