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 P_2O_5∶K20=138∶72)、缺磷(NK, N∶K_20=448.5∶72)、缺钾(NP, N∶P_2O_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_2O_5∶K_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对制种玉米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9 834.0 kg·hm~(-2),缺氮(PK)、缺磷(NK)、缺钾(NP)处理产量分别较氮磷钾配施(NPK)降低6.06%、10.07%和4.88%。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次为磷、氮和钾。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4%、26.82%和60.10%,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3 kg·kg~(-1),P_2O_5 7.17 kg·kg~(-1),K_2O 6.66 kg·kg~(-1)。因此,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加强氮肥的节肥增效管理。  相似文献   
32.
作者通过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应用效果分析,供试三种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改良均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并且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免申耕和禾康两种产品,增产达均到9%以上。虽然,磷石膏增产没有免申耕和禾康明显,但增产达到6%以上,且磷石膏是磷肥生产的废弃物,作为盐碱地改良剂,既可以高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还可以改良盐碱、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3.
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在当归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展示当归绿色高效施肥技术,2021年在岷县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性试验。试验设7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当归形态特征、产量、收益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复混肥料(总养分≥45%,N-P2O5-K2O为20-15-10)7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1 200 kg/hm2]而言,6种施肥模式当归芦头径增加0.14~0.40 cm、根长增长0.16~3.03 cm、主根径增加0.15~0.34 cm、单根鲜重增加10.67~26.16 g/株;当归产量增加333.90~1 740.90 kg/hm2,产量增幅为2.69%~14.03%,较常规施肥增收3 665~15 159元/hm2。阿魏酸含量增加了0.014~0.020百分点,挥发油含量增加了0.07~0.14百分点,醇浸出物含量增加了0.8~2.9百分点...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甘肃省有机肥施用现状及问题,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探索发展机制,改进工艺设备,降低产品成本,做好市场预测,加强市场监管7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有机肥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5.
甘肃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严重,不仅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的短缺,也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河西地区及沿黄灌区推广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但也存在垄作沟灌技术春季开沟起垄跑墒严重、增产效果不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覆土后土壤易板结、集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为了展示当归绿色高效施肥技术,2021年在岷县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性试验。试验设7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当归形态特征、产量、收益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复混肥料(总养分≥45%, N-P2O5-K2O为20-15-10)750 kg/hm2、 磷酸二铵300 kg/hm2、 有机肥(有机质≥45%, N+P2O5+K2O≥5%)1 200 kg/hm2]而言,6种施肥模式当归芦头径增加0.14~0.40 cm、根长增长0.16~3.03 cm、主根径增加0.15~0.34 cm、单根鲜重增加10.67~26.16 g/株;当归产量增加333.90~1 740.90 kg/hm2,产量增幅为2.69%~14.03%,较常规施肥增收3 665~15 159 元/hm2。阿魏酸含量增加了0.014~0.020 百分点,挥发油含量增加了0.07~0.14 百分点,醇浸出物含量增加了0.8~2.9百分点。6种模式对当归根部形态特征、产量、收益、有效成分等均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37.
38.
甘肃省几种主要农田土壤肥力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省几种主要耕种农田土壤肥力连续5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均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值增加,速效钾均比普查值下降: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耕层养分盈亏量为氮盈余,磷富积,钾亏缺。  相似文献   
39.
甘肃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秸秆或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的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中,10个地区达到显著水平。全省各试验点秸秆与绿肥还田的作物产量较对照增产率在-1.74%~15.4%之间,平均为5.2%。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CEC和全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伴随着有机质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全磷和CEC有同步提高的趋势。全省各点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土壤有机质及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频数分布呈偏态的正态分布,其峰偏向较大数值,说明有机质提升措施实施后,秸秆及绿肥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样点较对照田多且集中度高。结果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耕层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0.
浅谈垄膜沟灌技术及其节水增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垄膜沟灌技术的要点及节水增产情况,并总结了2010~2012年的三年时间内垄膜沟灌技术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