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果粮间作系统与麦田小气候要素的对比观测。分析得出,气温与土温均低于单作麦田,湍流交换系数低于单作麦田,土壤导温率存在明显差异。果粮间作田在热力与动力方面小气候效应明显。为我区中西部地区果粮间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种防护林蒸发效能和土壤蒸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小型蒸发皿对小美旱杨防护林和新疆杨防护林的蒸发效能进行了平行观测 ,并采用热平衡法对两种林网内的土壤蒸发进行平行研究 ,主要结论为 :小美旱杨防护林和新疆杨防护林均能有效地减少林网内土壤蒸发 ,但小美旱杨防护林的蒸腾耗水量高于新疆杨 ,使得小美旱杨林带对林网内的增湿降温作用较大 ,小美旱杨林带的蒸发效能高于同龄新疆杨。  相似文献   
13.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以河套灌区同龄小美早杨(Populus popular's)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平行观测,并采用热平衡法对土壤蒸发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农田防护林的动力效应、热力效应、水文效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机理及节水、减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平衡法研究新疆杨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蒸发量、蒸发效能及相关气象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小网格防护林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因子、空气湿度因子、近地层风速因子和太阳辐射平衡值;分析新疆杨防护林对主导因子的影响程度;推算林网内表层土壤减盐量。  相似文献   
15.
其县辖5乡2镇1区,总人口24万,总面积88.65万亩,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54万亩,是一个半山区县份。近年来,全县实施“主攻山区,完善平原”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大规模群众义务植树造林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封、造、管并举,山区、平原共同发展,使林业生产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1988年8月,身为新镇镇镇长的王光利同志调入浚县林业局任局长。当时,他面临的处境是:林业局负债累累,人心惶惶,机关大院破烂不堪,办公用房又矮又旧,一到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里面还在滴嗒。然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铸就了他知难而进的性格,他就深入职工家中谈心,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很快摸清了情况,理清了思路,制定了林业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决心在3年时间里,迈出三大步,实现林业发展的宏伟目标。他首先抓领导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章和邓小平理论,统一大家的认识。接着又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果断地调整了二级机构的负责人,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并制  相似文献   
17.
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是制约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子。本文做了保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 G(1 ,1) 预测模型,对内蒙古武川县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了灰色预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农牧业生产单位及决策者提供长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野外实践,总结了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即植物标本的采集方式,采集时间,地点以及标本的压制等,并且对各种植物标本的采集技术、压制技术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后7年冻土环境区选择不同程度火烧区(重度火烧区、轻度火烧区)与非过火区来对比分析冻土温湿度因子的变化。研究得出在整个生长季里火烧区的大气温度在重度火烧区与轻度火烧区分别比非过火区大3.53℃、17℃;大气相对湿度在重度火烧区与轻度火烧区分别比非过火区小13.06%、9.3%;土壤表面、5cm、10cm、20cm的温度在重度火烧区与轻度火烧区分别比非过火区大5.38℃、3.7℃、2.66℃、2.3℃、1.8℃、1.16℃、1.18℃、0.64℃;土壤5cm、10cm的含水率在重度火烧区与轻度火烧区分别比非过火区大1.84%、3.32%、3.76%、9.4%。研究森林火灾后冻土温湿度因子的变化规律可对以后火烧区的植被恢复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和土温的日、年变化以及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均表现为"S"形,均有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土壤温度出现极值的时间均落后于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土壤热通量.对土壤热通量月平均值(Y)和土壤温度月平均值(X)进行回归分析,达显著水平,表明土壤温度与热通量的相关性很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研究土壤热交换特征以及研究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