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对玉米果穗败育粒的发生、败育粒的类型、败育发生的时间及其特征,籽粒败育的生理机理及影响籽粒败育的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减少籽粒败育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2.
高产夏玉米硫的吸收与再分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产条件下,就两种株型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硫的吸收、积累及硫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了测定分析。玉米植株相对含硫量在一生中呈前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趋势。植株硫在吐丝前主要分配到叶片、茎秆和叶鞘中,吐丝后硫的分配重点则转向籽粒。玉米对硫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平展型品种分别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和籽粒形成期;紧凑型品种分别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和灌浆盛期。形成百公斤籽粒吸硫0.152~0.156公斤。籽粒中的硫有30.9%~46.52%来自于其它器官硫的再分配,向籽粒转移硫量最多的器官是茎秆和叶片。  相似文献   
63.
供氮时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国航  崔彦宏  刘树欣 《玉米科学》2004,12(Z2):104-106
研究表明茎节对施肥时期的反应要小于叶片和叶鞘.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的是穗肥,其次是拔节肥.底肥和苗肥对叶片和叶鞘的作用较大,拔节肥的作用平均,穗肥和粒肥及对照由于前期肥少,导致后期营养体较小,但穗肥、粒肥对子粒增重的影响较大,能有效促进生长后期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  相似文献   
64.
高产玉米营养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诊断玉米植株营养状况的几种指标,评价了各种指标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其中重点为叶片养分临界含量和综合诊断施肥法(DRIS);提出了黄淮海地区玉米亩产750公斤以上时植株N、P、K、Ca、Mg、S、Zn、Mn、Cu、Mo、B和Fe的养分临界含量,作为该地区高产玉米营养诊断指标;介绍了DRIS的特点、应用效果及DRIS指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5.
种子包衣处理对夏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植株形态、生物力学特性、茎秆解剖形态等方面研究包衣处理与根部抗倒性、茎秆抗倒能力的关系,分析种子包衣处理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种衣剂可促进植株生长,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根系发育较早,根条数增加;促进茎秆内部维管束和机械组织发育;茎秆含钾量增加,有利于抗拉力、抗折力、茎秆穿刺强度增加;可以提高植株抗倒能力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6.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能 ,已成为当今各国教育的一大潮流。本文提出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如知识的搜捕术、筛选术、浓缩术和贮存术。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如创新、见识、写作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相似文献   
67.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1.0g/L的硫酸锰处理玉米种子,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时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其中以1.0 g/L...  相似文献   
68.
高密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以先玉335(XY335)和金海5号(JH5)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75万,8.25万,9.75万株/hm2这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化学调控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力学性状、化学组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控能显著降低植株高度、穗位、重心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降低长粗比值,显著增加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含钾量,同时基部节间硬度、抗折力和植株抗拉力值也显著提高,最终明显降低倒伏率。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9.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郑单958、丰玉4两个紧凑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基部节间茎粗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随行距的缩小,茎秆硬度、抗拉力和抗折力显著增加,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通过缩小行距可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河北省夏玉米最佳行距为50 cm。  相似文献   
70.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秸秆对夏玉米增产有积极作用,但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化肥的投入,秸秆和化肥配施能更大幅度地增加夏玉米产量.从植株光合特性看,随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大,到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维持在3.5左右.长期不施肥和仅施秸秆处理玉米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低.长期施用秸秆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加,其增产作用表现在穗粒数的增加上.化肥和秸秆配施在促进玉米生长的同时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更大程度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夏玉米产量.秸秆还田和氮磷化肥配施是该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