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淋洗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苏南太湖流域,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0kg/hm^2的高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已经下降,植株发生氮素“奢侈”吸收,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淋洗量迅速增加。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221.5-261.4kg/hm^2N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水稻兼顾生产,生态和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正>一、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起步于1979年,当时从国外引进了遥感技术并应用于农业,被认为是"首开信息化农业的先河"。1981年,国家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即中国农业科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水资源平衡和节水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工业和城市打井用水,大部分河流水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山区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小,农田井灌发展过快。提出了华北水责源平衡的对策主要是:植被保育,增加人工降雨,水库合理蓄放,跨流域调水,水资源就地循环利用,工农业节约用水。通过对华北平原作物(小麦-玉米)-降雨-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华北平原农田节水潜力和品种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在小麦方面主要是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管灌和喷灌,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灌溉量;在玉米方面主要通过提前进行麦垄点播,麦黄水和玉米出苗水一水两用,利用地膜栽培、隔沟灌等措施,减少灌溉量;另外要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温棚蔬菜和花卉及果树,在作物品种方面要重视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农业研究中“三大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农业研究中应该有三大观念的转变,一是从缺水到缺肥的观念转变,二是从缺水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观念转变;三是从抗旱到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个靠集约种植起家的农持业续发展典型──扶沟模式任天志,崔玉亭(北京农业大学100094)扶沟县地处黄淮海豫东平原,属黄泛区腹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耕地113万亩,人均耕地1、75亩。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在何矿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