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胡麻不同播期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泰县胡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景泰县胡麻最佳播种期为3月18日~3月28日,胡麻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以播期3月28日产量最高,达2 476.50kg/hm2。  相似文献   
52.
崔瑾 《甘肃农业》2011,(4):26-26,29
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气候差异性大,植被种类复杂,形成诸多小气候环境,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为各种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流行蔓延提供了条件。据初步调查,景泰县共采集到病虫草鼠害标本623种,已鉴定出481种,  相似文献   
53.
以红梗芋和福鼎芋大田生长的球茎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同TDZ和琼脂浓度处理试验 ,结果发现 :与BA相比 ,TDZ是一种更适于芋茎尖诱导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在培养基中附加 0 .1mg L的TDZ能显著促进芋茎尖的生长 ,使初代培养时间缩短 2 0~ 30d ;在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条件下 ,4g L琼脂浓度有利于芋茎尖生长。  相似文献   
54.
光质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光照强度23μmol.m-2.s-1、光周期14 h.d-1和温度(25±2)℃的条件下,红光处理显著提高子叶面积、下胚轴直径、淀粉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光质处理相比,红光下油葵芽苗菜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蓝光显著提高芽苗菜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CAT活性;黄光对根长有抑制效果,而对游离氨基酸的积累有促进作用;UV-B显著提高下胚轴长度和SOD、CAT的活性。综上所述,红光照射有利于油葵芽苗菜生长及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55.
建昌红梗芋(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 cv.Honggeng-yu)属多子芋类型,是江苏省金坛市的名优地方品种[1].  相似文献   
56.
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命科学导论"电影式"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导论“电影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导演”的“电影情节”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轻松、快乐。教学内容以生命科学知识为主,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施展个性,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7.
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此类疾病是目前在羊饲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持续蔓延、人畜共患的特点,能够给人们的养殖活动产生严重地威胁。母畜患该病主要表现为流产,而公畜则会引发睾丸炎、关节疼痛等症状,从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近年来,布氏杆菌病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新疆、青海等广大牧区畜间布氏杆菌病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此,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给予该病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当地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发生特点及症状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波紫外光(UV-A)、白光(W)和蓝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花青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光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明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为光质调控技术应用于大豆芽苗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东农690’为试材,以黑暗培养为对照,连续的UV-A、白光(W)和蓝光(B)光照培养作为试验处理,在处理0 h、12 h、24 h和36 h后各采样一次,分别测定花青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以及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相关基因(PAL、CHS、CHI、DFR、ANS、UFGT、MYB75、CRY1、CRY2、UVR8)表达量。花青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材料总RNA采用Trizol试剂法提取,基因表达量采用qRT-PCR测定。【结果】黑暗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黄色,而白光(W)、蓝光(B)和UV-A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绿色。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UV-A显著提高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青苷积累逐渐增加。0 h处理下,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较低,约2 U·g-1FW。经36 h的UV-A处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达到最大值(43 U·g-1FW),显著高于黑暗及其他光照处理。0 h处理下,PAL和CHI酶活性较高。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24 h及36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酶活性;12 h及24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UFGT酶活性。0 h处理下,不同处理间的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均无差异。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 UV-A处理36 h显著上调了MYB75CRY1CRY2UVR8的表达,分别上调约12倍、30倍、6倍和2倍;UV-A处理12 h显著上调了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CHS、CHI、DFR、ANS、UFGT)的表达,分别上调约5倍、58倍、10倍、6倍、44倍和47倍。【结论】UV-A通过提高PAL、UFGT酶活性及上调花青苷合成和光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59.
为了寻找大豆抗病新基因,培育大豆新型抗性品种,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大豆品种科丰1号中分离出1个新的GmRDR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组织表达、抗逆境胁迫表达分析及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GmRDR1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的第2号染色体,基因全长为3 956 bp,其中ORF为3 378 bp,编码1 12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79.72×103和4.63;GmRDR1含有RDRs家族的保守序列"DLDGD";该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并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结果发现:在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处理下,GmRDR1在抗病材料科丰1号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南农1138-2。盐及干旱胁迫下,48 h之内,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SA诱导条件下该基因在6 h出现了早期响应,冷害处理下24 h表达量出现了突然的升高。GmRDR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里。根据以上结果判定GmRDR1基因参与了大豆对SMV的抗性反应,并且能够强烈响应盐和干旱的胁迫,因此该基因在大豆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光质对萝卜芽苗菜总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确调制光质和光量,以黑暗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杨花萝卜’和‘青头萝卜’芽苗菜生长、总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芽苗菜的生长、总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和PAL 活性因光质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总体来看,下胚轴长和地上部鲜质量在培养3 ~ 7 d 增加迅速,其后增加缓慢,且总酚类物质含量也是在培养初期高于培养后期。与黑暗处理相比,紫外光(UV-B)处理显著增加了芽苗菜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相应地,芽苗菜的抗氧化能力和PAL 活性都在UV-B 处理下最高。另外,蓝光处理也显著增加了‘杨花萝卜’芽苗菜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PAL 活性。因此认为UV-B 和蓝光,能增加芽苗菜中的总酚类物质含量,提高萝卜芽苗菜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