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8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5篇
  43篇
综合类   36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权数确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卫  师伟力  李荣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85-5386,5388
介绍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数确立的原则,阐述了评价指标权数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
44.
45.
枸杞的药用及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枸杞为茄科枸杞,属多分枝灌木,约有80种。多数种分布在美洲,其中南美洲的种类最多。欧亚大陆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中亚种类最多。我国有7个品种和3个变种,多数分布在西北和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孢子和斜面培养菌体搭载中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后,菌落形态和产酶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出现了缩短或延长的现象。对搭载的木霉菌株进行筛选,获得3株产酶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产酶能力提高了50%以上,且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47.
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电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一般可根据其籽粒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但对许多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的品种就难以辨别,采用小麦醇溶蛋白质电泳分析便可解决此问题。 小麦醇溶蛋白具有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全部向负极移动,通过特异染色可形成电泳条带,即图谱。小麦不同品种所持有的醇溶蛋白不同,电泳图谱也不相同。因此可用于对小麦品种的鉴定。电泳方法鉴定小麦品种比常规形态学方法省时省力,且不受生长环境的形响,是研究小麦品种资源和进行小麦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8.
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同属禽类烈性传染病,都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征,被国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临床诊断时要特别注意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不要被两者相似病状所迷惑;又因为目前对这2种疫病采取的控制扑灭的规定不一样,所以一旦造成误诊误判,后果将不堪想象.  相似文献   
49.
苹果绵蚜1年发生14-20代不等,一般以1~2龄若蚜在苹果树的粗皮裂缝、各种伤口和主干基部的地下浅土根部越冬。次年春天苹果树开始萌动时.越冬若蚜开始刺吸汁液,并沿枝干向上爬行至新梢基部的叶腋为害。苹果落花后开始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了作者研究蛎盾蚧属两近缘种的研究结果。在1985—1986年研究蛎盾蚧属的过程中,发现紫疤蛎盾蚧L.beckii与苏铁蛎盾蚧L.cycadicola两者种限模糊,有过渡类型存在。作者通过对两者种的大星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共观察显微个体计300余个,并从两者种的各个相同部位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和论证,提出了两者种应归并为同种的详细依据。本文研究所用材料源于山西农大外虫研究室,种名由汤纺德教授鉴定,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汤纺德教授的精心指导并审阅,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