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0篇
  90篇
综合类   24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效引气减水剂”是混凝土公路施工中应用的一种茶色无味的液体,主要成分为工业用氖气。1基本情况2004年9月2日晚上,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果江牧委会二社牧民反映,中铁二十局第六工程公司完成桑池垭口混凝土公路施工后,在向乱石头垭口施工段搬迁时,将大量高效引气减水剂泼洒到路边污水坑内。9月2日上午某牧民的180多头牦牛在桑池垭口施工路段放牧时,部分牦牛误饮污水坑内含有大量高效引气减水剂的污水,有30多头牦牛出现中毒症状,到此日晚上7时许,先后有6头牦牛死亡。2主症9月2日晚,笔者对该群牦牛进行了临床检查,病牦牛重者精神沉…  相似文献   
92.
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盐农云”平台总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资源池、业务直通车、“三农”决策舱、信息服务窗等4大版块以及种植业稳产保供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49个业务应用模块。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盐农云”平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对持续建设、使用和管理“盐农云”平台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3.
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正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由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于1994年以8759-7-2-3为母本、KRONA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甘认麦2010002),2015年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杂2015013),2015年7月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CNA20090823.2)。1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5.
选取四种不同介质(100%石英砂、75%石英砂/25%高岭土、50%石英砂/50%高岭土和100%高岭土),探讨了黄原胶分散的纳米Fe~0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纳米材料投加点设置在介质填充池中间靠近阳极电解池的位置。研究发现,采用该实验装置,100%石英砂的处理中电渗流量最大,这与其较大的孔隙和渗透性有关,加入高岭土的处理中电渗流量较小且各处理流量相当。纳米Fe~0在石英砂中的迁移高于加入高岭土的处理,大部分纳米Fe~0集聚在靠近投加口的部分,在远离投加口的部分铁逐渐由Fe2+向Fe3+转化。100%高岭土中纳米Fe~0的迁移高于混合介质处理,这与其较高的电流强度有关。纳米Fe~0在电动迁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溶解和转化,其在高岭土中的迁移是以离子态进行的。μ-XANES(微束X射线近边分析)的分析结果证实电场驱动下高岭土中的铁主要以纤铁矿和磁铁矿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6.
大范围晚霜冻受强冷气流降温和强烈辐射冷却等多因素影响,防控难度较大。在传统防霜技术的基础上,笔者发明了“精确测报霜冻温度(±0.1℃)变化 化学燃料块升温”综合防控霜冻技术,即采用实用新型专利(ZL2006 2 0128137.6)——“便携式自动防霜报警仪”进行田间霜冻温度变化监控并报警;并采用发明专利(ZL2013 1 0003313.8)——“锯末燃料块 型煤块”实施组合燃烧放热,以提高霜冻时杏园温度,从而有效防控杏树晚霜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报警仪温度探头工作稳定,能够连续、精确测定杏园温度;组合燃料点燃后,能够释放大量烟雾,降低杏园能见度,显著提高杏园温度。每公顷240个燃料点能够提高杏园温度1.53~2.15℃,每公顷375个燃料点能够提高杏园温度3.10~4.40℃,显著降低杏花受冻率,具有明显的防霜冻效果。  相似文献   
97.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砒砂岩区西黑岱流域为研究对象, 以侵蚀防控为目标,基于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等数据, 采用线性规划法和元胞自动机(CA)模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西黑岱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林地在不断地增加,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最大,草地面积的减少幅度很大,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略有所增加。优化后耕地总面积增加了20.67 hm2,林地面积明显增加至1 501.89 hm2,所占比重超过了草地;而草地面积减少了157.68 hm2,此次优化使得西黑岱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林地面积在大幅度的提高,耕地、草地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通过土地优化将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力,同时为砒砂岩区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华北土石山区流域森林植被与地形因素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密云县境内的红门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经ArcV iew G IS软件处理生成数字地形模型,并将之与1994年和1997年的流域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合分析,以研究该流域森林植被分布的变化特征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年比1994年林地总面积有所增长,林地分布受人为影响较小;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小、光热条件好的阳坡和半阳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在海拔和坡向上的分异不明显;针叶林和混交林对坡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坡度40°以上分布的多为这2种林分。  相似文献   
99.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成功筛选到牛早期胚胎差异表达的3个基因,即calm3、trm112l和clip1,并通过RT-PCR技术检测了各基因在卵母细胞、8细胞期和囊胚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和8细胞期胚胎,基因calm3和trm112l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囊胚期的表达量与前两个时期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这两个基因在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可能属于母型调控, 提示该基因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合子基因激活中起一定作用。基因clip1在牛卵母细胞、8细胞期和囊胚期的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既存在母型调控又存在合子型调控。基因calm3、trm112l和clip1在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量存在时间性差异,可能与其参与不同的生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卵丘细胞凋亡与增殖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形态、卵丘细胞凋亡与增殖状态和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卵胞质均匀程度和卵丘细胞层数等形态指标,对所挑选的未成熟COCs进行分组,随后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和TUNEL技术,并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各组COCs的体外发育能力及其卵丘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差异。【结果】 与包被5层以上致密卵丘且卵胞质均质的COCs相比,具有2—5层轻度扩散卵丘与颗粒化卵质特征的COCs显示较好的后续胚胎发育潜力、较高的卵丘细胞凋亡程度和较低的G2-M期细胞比率。【结论】 卵丘细胞凋亡程度与未成熟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呈正相关;COCs形态、卵丘细胞凋亡或者G2-M期细胞比率指标可以用来指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